苏绣的发展史

苏绣,苏州刺绣品的总称,是江苏苏州的传统民间艺术。苏绣起源于苏州,是四大名绣之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1]

苏绣起源于苏州吴县,现已遍布无锡、常州等地。刺绣与养蚕、缫丝密不可分,所以刺绣又叫丝绣。清代,苏绣、湘绣、粤绣和蜀绣被确立为中国四大名绣。【2】清代是苏绣的全盛时期,可谓流派纷呈,名家云集。苏绣具有独特的风格,图案优美,构思巧妙,刺绣细致,针法活泼,色彩淡雅,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苏绣是苏绣研究所高新区镇湖镇(现街道)最著名的刺绣。镇湖是苏绣的主要发源地,苏绣80%的产品来自镇湖。

苏绣起源于苏州吴县,现已遍布江苏省无锡、常州、扬州、宿迁、东台等地。江苏土地肥沃,气候温和,蚕桑发达,丝绸丰富,自古以来就是锦绣之地。优越的地理环境,丰富的织锦,多彩的花线,为苏绣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据西汉刘向《说苑》记载,早在2000多年前的春秋时期,吴国就已经用苏绣做服装了。

在三国时期,吴国已经用它来做衣服。吴王孙权曾命赵大成的妹妹亲手绣制列国地图,在方帛上绣出五岳、江河、海洋、城、行等图案,据说是“一锦绣万国”。晋代《吴注》王甲:“孙权常慨叹魏蜀未征伐,两军有隙。那些认为绘画好的人把山川画得像军队一样。达()是他的妹妹。石泉写了关于九州方悦的趋势。夫人说,‘丹青之色易褪,不可久珍;妾能在各国帛书上绣写五岳河海之线的形状。“已成者,入主吴,时人谓之‘针绝’。

据宋代《清秘藏》记载:“宋人刺绣,针线精细,一两线,一针细如发丝。精美的色彩,令人眼花缭乱。远处的山川很有意思,亭台楼阁里的人物深有传神之感,花鸟很是婉约贪吃。最好的都比画好。”可见宋代苏绣艺术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苏绣作品

苏绣作品

明朝时期(1368 ~ 1644),苏绣已经成为苏州流行的群众副业,形成了“家家养蚕,户户绣”的盛况。江南已经成为丝织手工业的中心。在绘画艺术上,以唐寅()、沈周为代表的吴门画派推动了它的发展。艺术家们结合绘画进行再现,绣出的名作栩栩如生,栩栩如生,素有“以针画”、“出类拔萃”之称。从此,艺术在针法、色彩图案等方面形成了自己的艺术风格,在艺术园地里美轮美奂,与字画相抗衡。

我在《红楼梦》第五十三回中写道:“原来绣这个花圈的人,也是一个苏州女子,名叫慧娘。因为她也是书香门第,以前擅长字画,偶尔也会绣一两针图好玩,这是不卖的。这个屏风上绣的花都是仿唐、宋、元、明的名花。所以它的格式和配色都很考究,不是有钱的工匠能比的。每一朵花边都用古人关于这朵花的旧句,或者诗词歌赋各有不同,都用黑绒绣上草书大字,字迹与笔法无异……”用慧娘绣的花圈,一笔一划写下了苏绣艺术的神韵。[8]

清代(公元1644 ~ 1911)的苏绣以“精致典雅”著称于世,当时的苏州还被称为“绣市”。清代中后期,苏绣在刺绣技术上进一步发展,出现了一个美丽的“双面绣”。仅在苏州,专营刺绣的企业就多达65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