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木结构建筑体系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历史阶段有哪些?
中国古建筑木结构特点简介
这里所谓的特色,是指从中国现存的古代建筑实例中概括出来的、无处不在的、区别于西方建筑的独特之处。现存建筑的最早例子是唐代的,即从中国建筑的成熟期到20世纪初。唐代以前的建筑,只能从一些考古遗址和各种艺术品(如绘画、雕塑)描述的建筑形象等间接材料中大致知道。据此,可以大致归纳为以下七项:
1.以木材为主要建筑材料,中国古代建筑在结构上尽可能使用木材,创造了独特的木结构作为骨架,既满足了实际的功能要求,又创造了优美的建筑形式和相应的建筑风格。
2.保持框架体系的原理,将柱和纵横梁组合成各种形式的梁框架(见大木作),使建筑上部的荷载通过梁框架和柱传递给基础。墙体只起到围合和分隔的作用,不承担荷载。所以门窗的配置不受墙体承载力的限制,有“墙不会塌”的妙处。
3.打造斗拱结构斗拱由纵横短木和斗形方木叠加而成,是柱与梁之间的过渡构件,逐渐发展为上下柱网之间或柱网与屋梁之间的整体结构层,是我国古代木结构的巧妙形式。自唐代以来,斗拱的规模日益缩小,但其构件的组合方式和比例基本没有变化。因此在建筑界常被作为判断建筑年代的标志。
4.中国古代单体建筑的标准化,宫殿、寺庙、住宅等。通常由几个单体建筑组合成组。无论单体建筑的规模如何,其轮廓都是由台阶基础、房屋主体、屋顶(屋顶)三部分组成:下面是砖石砌成的台阶基础,支撑着整个房屋;站在台阶地基上的是房子,以木柱为骨架,里面安装门窗隔断;其上方是木质屋架搭建的屋顶,做成柔和优雅的曲线,向屋外四周延伸,上面覆盖着青灰色的瓷砖或琉璃瓦。西方人声称中国建筑的屋顶是中国建筑的皇冠。
历代寺庙外观的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