佤族的民族史?

佤(佤三生),佤山古居民

佤族是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现有人口35万多。主要分布在滇西南的沧源、西盟、澜沧、孟连、双江、耿马、永德、镇康等县的山区和半山区。即澜沧江与萨尔温江之间的“阿瓦山区”和怒江山脉南段。与汉族、傣族、布朗、德昂族、傈僳族、拉祜族等民族杂居。

汉代以后,有“普人”居住在云南。唐代“濮人”和“王人”分布于东起京东、巍山,西至腾冲、梁河,南至镇康,北至永平镇西。“濮人”可能是居住在这一地区的各族先民的统称。“看人”可能主要是佤族的先民。历史文献中的“王曼”、“王帽子”、“外来语地名”等名称,与目前佤族自称的“佤”基本相同或非常相似。

佤族称自己为瓦、巴饶克、不饶克、阿瓦、阿沃、阿瓦来、勒瓦。他称之为“拉”“我”“阿瓦”“瓦瓦”。“哈拉”、“哈瓦”、“卡瓦”等历史名意为“住在山里的人”。按照民族的意愿,1962被命名为“瓦”。

佤族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瓦语属于南亚语系孟高棉语族,分为巴拉奥克语、阿瓦语和瓦语三种方言。旧文是英国传教士为传播基督教而编的,比较粗糙。新中国成立后,党和人民政府创造了新的汉字。

佤族的经济以农业为主。我喜欢吃红米,喝浓茶,吃辣椒,嚼槟榔,喝酒。住房以两层竹楼为主。传统服装以黑色为基调。男人经常穿着黑包子,黑夹克,阔腿裤。女装因地而异。最有特色的是穿披肩式的无领无袖头礼服、裙子、发带、衣领、项链、腰箍、手镯等用银或竹条制成的首饰。

佤族主要信仰原始宗教。少数人信仰佛教或基督教。新米节是最隆重的节日。文学艺术丰富多彩,竹文化独具特色。沧源岩画驰名中外。

“木鼓舞”富有民族特色,曾多次在全国舞蹈比赛中获奖。“四岗里”传说在佤族地区的这一段历史编纂中广为流传。西盟的佤族解释“四岗”是山洞,“里”出来,说明人类很早就从山洞里出来了。传说佤族最早是从山洞里出来的。该洞穴位于西盟县以西约60英里的阿瓦山中部。至今,西盟等地的佤族都把洞穴视为“圣地”。沧源佤族解释“四刚”是“葫芦”,“李”出来,就是人从葫芦里出来的意思。

虽然不同地区的佤族对“四岗里”有不同的解读,但他们都把阿瓦山视为人类的发祥地,同时都反映出他们是阿瓦山地区最早的居民。“四岗里”是佤族对自己古老洞穴生活的记忆。礼仪编辑这一段的佤族人豪爽好客,以酒待客为先,认为无酒为礼。佤族招待客人和敬酒的习俗多种多样。一种是敬酒的主人先从自己身上抿一口,以驱散客人的各种警告,然后依次递给客人。客人必须喝下提供给他们的酒,并尽力将其干以示诚实,否则会被认为是对主人的不尊重;另一种形式是主人和客人都蹲在地上,主人用右手把酒递给客人。客人用右手接过后,稍微落地或用右手将酒弹在地上,表示对祖先的尊重。然后主人和客人一起喝酒。佤族有不敬酒给无知不厚道的人的习惯。每当儿子出门,客人离开,主人也会送上一份“送别礼物”。即向亲戚或客人敬酒。那时,主人会用葫芦(盛酒的容器)盛酒,先喝一口,然后送到远方的客人或亲戚口中。客人需要把葫芦喝光,以表示他们的家庭和友谊永远不会忘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