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nik running forever:世嘉去世了,但世嘉的灵魂还活着!
提起这个民族和国家,作者的心总像“打翻了五味瓶”,一时不知从何说起。毕竟家仇国恨,人怎么可能轻易放下和忘记?但同时,我也由衷地敬佩这个民族的“武士道精神”。
记得在网上看过这样一篇报道,里面讲了一段话:“日本中学特别重视武士道课。每个都有专门的武士道馆,经常有相关比赛。他们相信武士道课可以培养孩子坚强的性格,永不服输。”
也许正是因为这种精神,日本人在笔者眼中显得特别认真和偏执,有时甚至可以用激进来形容。但也正因为如此,那句“我活着就是为了让任天堂难受!”曾被孙中山说过。
当时世嘉作为任天堂的主要竞争对手之一,先后推出了SG1000、SC3000、SG-1000 II(也就是马克2号)、SEGA Mark III及其后续的第四代主机SMS,向任天堂发起了挑战。结果上述家用游戏机在与红白机的对抗中全部落败。
然而接连的失败并没有让世嘉放弃与任天堂竞争的野心,反而越来越受挫。这就是1988第五代家用游戏机Mega Drive(以下简称MD)在美国市场(1988 -1989期间)赶超任天堂的局面,甚至一度让世嘉掌控了美国家用游戏机市场。
随着战火从8位机蔓延到16位机,作为老对手的任天堂和世嘉的竞争逐渐进入白热化阶段,两家公司的敌意在90年代初至中期达到顶峰。
以至于当时世嘉曾经在MD宣传中打出“创世纪做NINTENDON做不到的事”的口号,毫不张扬,极具攻击性。
任天堂的反击更加猛烈,依靠“版税制度”的优势向第三方游戏软件开发商施压,严格禁止在世嘉的平台上开发游戏,禁止零售商销售世嘉的所有硬件产品。随着战局的升级,这场16王者之争早已不局限于其游戏机本体,而是蔓延到了两家公司的吉祥物上。
其实早在8位电脑时代,世嘉就想创造一个能代表公司的吉祥物“亚历克斯·基德”。该角色最早出现在《世嘉大师系统》上,但遗憾的是,该角色并没有在市场上引起太大反响。最终世嘉不得不放弃创造这个角色的想法,让它消失。
迄今为止,世嘉旗下还没有一个游戏角色像任天堂的马里奥一样成功。当时的世嘉似乎并没有意识到“废旧”的游戏角色所带来的隐患。直到MD在日本市场的发售被任天堂的《超级马里奥3》封杀,世嘉的高层才恍然大悟,也许他们犯了一个大错。
从今天来看,MD在日本市场再次失利的原因有很多,比如和PCE的打斗,早期的游戏基本都是街机移植等等,但我认为最重要的因素应该归功于世嘉缺少马里奥这样的著名游戏角色。
1988 10 10月29日,SEGA在日本发布MD。然而,当主机推出时,任天堂发布了玩家提前一周期待的超级马里奥3。一时间,玩家们的目光都被这个能变身狸猫的可爱大叔拉走了,没人关心SEGA新出炉的主持人。
此时,世嘉的高层终于明白,要想和任天堂竞争,他们不仅需要一台性能优秀的主机和第三方游戏软件开发商的支持,更需要一个能扛着公司招牌,承载公司形象、企业精神和文化的游戏角色。
显然,任天堂此举彻底粉碎了MD入侵日本市场的野心,但也催生了游戏史上另一个著名的游戏角色——刺猬索尼克。
作为一个注定要和马里奥竞争的游戏角色,我们在Sonik身上可以看到很多和马里奥的对立。无论从姿势、性格还是整个游戏系列的核心玩法、感受,都有非常直观的感受。
比如在人物的设计上,马里奥以红色为主,而Sonik则全是蓝色;马里奥很结实,而索尼克很苗条。马里奥性格憨厚,而索尼克很酷儿。
从游戏的体验来看,两者给人的感觉是完全对立的。虽然同样属于横版卷轴游戏,但是在玩法上有很大的区别。受限于FC功能,马里奥在游戏中可以“跳跃”,但在实际控制过程中,行进速度并不是很快。
但是Sonik不一样。得益于MD的强大功能,世嘉把重心放在了游戏的速度上。你知道这是一个非常大胆的决定,因为在80年代后期,任天堂的超级马里奥系列就是这类游戏的无冕之王。甚至在后来的很多同类型游戏中,都能看到水管工的影子。
但《Sonik》的发布,刷新了当时玩家对横版卷轴游戏的认识。当时所有的横版卷轴游戏都或多或少受到了《超级马里奥》的影响,但Sonik以其超乎寻常的速度突破了这一障碍。
随着1990年MD上《刺猬索尼克》系列第一代的发布,一切都变了。它就像一抹蓝色的闪电,不仅让玩家在游戏中体验到了优秀的BGM和快速飞行的爽快感,也让Sonik迅速崛起,成为可以威胁到马里奥地位的热门角色。
Sonik 1和Sonik 2这两个在MD平台上发布的系列游戏作品,让Sonik迅速成为北美玩家中炙手可热的明星角色,粉丝数量一度超过任天堂的马里奥。随着Sonik的迅速升温,MD在北美的销量也在不断攀升,MD在1994的市场份额高达55%。世嘉终于在这场对抗中扳回一局。
这也是世嘉和Sonik最辉煌的时期,以至于当时梅西感恩节游行中出现的第一个游戏角色并不是大名鼎鼎的马里奥,而是从马里奥光环中诞生的游戏角色——刺猬索尼克。
或许Sonik的衰落,预警。能够成为梅西感恩节首个游戏角色形象,不言而喻。当时,Sonik在所有北美玩家心中的地位无疑超过了马里奥。但在他走上感恩节舞台的同时,索尼克的形象也在这个地方的人们心中留下了挥之不去的阴影...
熟悉这段历史的玩家应该很清楚,在1993年,巨大的Sonik气球呼啸着划过纽约市的天空,但当它到达哥伦布广场时,却意外撞上了一盏路灯,导致气球泄漏,甚至打伤了一名警察和一名值班儿童,引发了不小的骚乱。
而且,这不是唯一一次。据统计,Sonik Balloon曾经在1995、1997、2013有过类似的游行。现在看来,这也从侧面预示着这位世嘉游戏明星未来的命运是跌宕起伏的,就像这个巨大的气球一样。直到上世纪90年代,Sonik的势头仍与Mario持平,但当世嘉推出新一代Saturn后,人气首次下滑。Sonik系列在2D游戏领域的成就有目共睹,但是随着游戏机的迭代,3D游戏已经成为必然趋势。
此时世嘉明白,他们再次站在了一个极其重要的转折点上,Sonik系列也是如此。
因此,设计一款真正的3D Sonik游戏已经提上日程。但是就世嘉内部的游戏开发环境来说,要把这个3D Sonik做好只能用奢望来形容。换句话说,当时世嘉根本不重视这款游戏的开发项目,甚至因为这款游戏的开发,在世嘉内部引发了大量的矛盾和冲突。
引擎授权的收回,项目负责人的辞职,游戏平台的更换,技术细节的改变,代码的重写等等。,都是多重因素的叠加。结果这款本该对世嘉土星有很大帮助的Sonic X-treme最终被世嘉取消,未能登陆市场。仓促出售的游戏主机土星也在任天堂和索尼的夹击下举步维艰,未能重现MD时期的辉煌。
直到世嘉DC的出现,Sonik系列迎来了另一个短暂的辉煌。1999年发布了《索尼克大冒险》,这是该系列的第一款3D游戏。在主机销量不佳的情况下,依然实现了250万套的销量,成为DC上最畅销的游戏作品。
此后,世嘉在DC上推出了《索尼克冒险2》,并针对前作存在的问题进行了一系列优化。游戏体验流畅,音乐是加分项。各大游戏媒体好评如潮,但游戏销量却不如前作。
可惜Sonik接连两部高水准的游戏作品,都没能帮助世嘉挽回已经输掉的局面。虽然《索尼克冒险1》和《索尼克冒险2》获得了媒体和玩家的一致好评,但仍然无法挽救DC的命运,更不用说阻止世嘉退出家用游戏机市场了。2001 1 31,世嘉宣布停止生产家用游戏机“DreamCast”,进行大规模战略调整。此后停止生产游戏机硬件,转而致力于游戏软件的开发。
虽然世嘉早早的退出了家用游戏机的历史舞台,但是他走过的路依然清晰的印在了每一个玩家的心中,他为玩家创造了太多美好的回忆。
当年路边游戏厅的《你你白树》,现在想起来还能感动得流泪吗?
我觉得Sonik的世嘉精神就是他的坚持和工匠精神。是一种勇往直前、挑战巅峰的态度,是一种永不放弃、锐意进取、永远向前的决心,是一种永不屈服、不向他人低头的“傲气”。
也许世嘉真的去世了,但是代表世嘉灵魂的Sonik精神还活着!展望这些美好的日子,在我们未来的游戏道路上,依然可以看到蓝色的闪电,永远陪伴着玩家,高速向前飞去...
文章很长,感谢阅读。这里是七九八的游戏。我是纪洛峰,一个更爱写更爱玩的大叔。期待您的关注和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