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铜器的历史有多长?
大约六七千年前,我们的祖先发现并开始使用铜。
1973年,陕西临潼姜寨遗址出土一枚半圆形铜屑,经鉴定为黄铜。
1975年,甘肃东乡林家马家窑文化遗址出土一把青铜刀(约公元前3000年)。这是目前中国发现的最早的青铜器,是中国进入青铜时代的证明。
相对于约6500年前相继进入青铜时代的西亚、南亚、北非,中国的青铜时代来得晚一些,但也不能否认它是独立起源的,因为中国有一个青铜石器时代,距今约5500 ~ 4500年。
在此基础上,中国发明了青铜合金,与世界上青铜器的发展模式相同,因此可以排除中国青铜器是从国外传播过来的。
“国之大事,在于拜服”。
对于秦朝以前中国中原地区的国家来说,最大的就是祭祀和对外战争。
青铜作为当时最先进的金属提炼和铸造技术的代表,也主要用于祭祀和战争。
夏商周时期发现的青铜器,周围都是礼器、兵器和佩饰,区别于其他国家的青铜器,形成了中国具有传统特色的青铜文化体系。
总的来说,中国青铜文化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即形成期、鼎盛期和转型期。
形成期指龙山期,距今4500 ~ 4000年;鼎盛时期是中国的青铜时代,包括夏、商、西周、春秋、战国早期,持续1600年左右,即中国传统制度的青铜时代;过渡时期是指战国末期到秦汉时期。青铜器逐渐被铁器取代,不仅数量大大减少,而且从最初的礼器武器和用于礼仪祭祀、战争活动等重要场合变成了日常用具,其相应的种类、结构特征和装饰艺术也发生了转折。
一、形成期
4500~4000年前,龙山时代相当于传说中的尧舜禹时代。
古代文献记载,当时人们就开始冶炼和铸造青铜器。
在黄河和长江中下游的龙山时代遗址中,经过考古发掘,在几十个遗址中发现了青铜器。
从现有材料来看,形成期的青铜器有以下特点:
1,铜青铜并存,黄铜出现。
甘肃东乡林家遗址出土一把诸樊铜刀。河北唐山大成山遗址发现两件带孔的红铜器。河南登封王成刚龙山市出土了一件含锡7%的青铜容器残片。山西襄汾陶寺墓地出土了一口完整的铜钟。山东交县三里河遗址出土两个黄铜锥;山东栖霞杨家垸出土的黄铜碎片。
甘肃、青海、宁夏的齐家文化,铜制品数量最多。几个墓地都出土了刀、锥、钻、环、铜边,有的是青铜,有的是紫铜。
生产工艺上,有的是锻造,有的是模具铸造,比较先进。
2.青铜器品种不多,多属于日常工具和生活用品,如刀、锥、钻、环、铜镜、装饰品等。
但应该承认,当时人们已经能够制造容器了。
此外,龙山文化中常见红色或黄色陶制器皿,口部和胯部常仿金属柳条钉。如果认为此时的青铜器与夏商时期的青铜器功能相同,那么当时的青铜器已经或已经开始转向礼器。
3.一般小遗址也出土青铜器,普通居民也拥有青铜器。
此外,这一时期的青铜制品朴实无华,即使是有花纹的铜镜也只是星条旗、三角纹等几何装饰,没有三代青铜装饰的神秘感。
二、鼎盛时期:
鼎盛时期是中国的青铜时代,包括夏、商、西周、春秋、战国早期,持续了1600年左右。
这一时期的青铜器主要分为礼器、兵器和杂器。
乐器也主要用于祠堂的祭祀活动。
礼器是古代祭祀用的,或在寺庙里,或用于宴洗,有的是祭祀用的器皿。
青铜礼器有一定的神圣性,所以一般生活场合是不能使用的。
在所有青铜器中,礼器的数量最多,制作最精美。
礼器可以代表中国青铜器制作技术的最高水平。
礼器的种类有炊具、食器、酒器、水器、神像等。
这一时期的青铜器装饰最为精美,装饰种类繁多。
青铜器中最常见的图案之一是饕餮纹,也叫兽脸纹。
这种图案最早出现在五千年前长江下游良渚文化的玉器上,山东龙山文化继承了这种图案。
饕餮图案本身就有很强的神秘感。
《吕氏春秋》一文中有云“贪食,有之体,有害其身”。所以这种兽面纹一般称为饕餮纹。
饕餮图案在二里头文化的青铜器上就已经存在。
商周时期的饕餮纹有很多种类型,有些像龙、虎、牛、羊、鹿。有鸟,有凤凰,还有人。
西周时期,青铜纹饰的神秘色彩逐渐衰落。
龙凤仍然是许多青铜图案的主题。
可以说很多花纹图案其实都是由龙蛇凤鸟演变而来的。
蝉纹是商代和西周时期常见的纹样。春秋时期有畸形蝉纹。
春秋时期,龙纹盛行,逐渐占据主导地位,挤掉了其他几乎所有的花纹。
中国古代青铜器的另一个突出特点是工艺精湛,显示了古代工匠的创造才能。
在中国古代,用陶瓷复合图案铸造青铜器的方法已经十分发达。
范涛的选材、塑模车削、图案雕刻都极为精湛,泥铸、分铸、联铸、叠铸等技术都非常成熟。
发展无分铸的失蜡工艺技术,无疑是青铜铸造技术的一大进步。
镶嵌青铜器以增加美观的技术早就出现了。
第一种镶嵌材料是绿松石,一种绿色宝石,至今仍用于首饰。
第二类是玉,包括玉助矛、玉刃斧等。
铁刃铜霰、铁助铜刃等第三类陨石经鉴定为硕铁。
第四种是镶嵌紫铜,用来形成动物形状的图案。
春秋战国时期,也使用金银装饰的青铜器。
东周时期,冶金和铸造技术迅速发展,出现了技术总结文件《考公基》。
书中详细规定了用于制作钟鼎、斧金、夷戟等器物的青铜器中铜和锡的比例。
由于战争频繁,武器铸造发展迅速。
尤其是吴越的剑,锋利无比,名扬天下,出现了干将、瓯等人。
有些剑虽然埋在地下两千多年了,但还是能被切成一堆堆的纸。
有些剑,如勾践的剑,经过化学处理,形成防锈的菱形、鳞片或火焰花纹,极为华丽。
中国青铜器的另一个特点是至今没有发现人像。
很多青铜器都是以人的脸作为装饰,比如方鼎的脸,岳的脸,但这些脸并不是特定人的脸。
更多的器物是人的整体形象,如人形灯或烛台;或把整个人作为器物的一部分,如钟架上有一只持剑的人形手托着横梁,铜盘下有几只人形脚。这些人形人物大多是男女效仿的服饰,并不是特定奴隶的画像。
四川广汉三星堆出土的立体人物和人头,比正常人要大,长耳凸目,高鼻阔口,充满神秘感,应该是神话人物。
商周时期数万件青铜器上都有铭文,现在一般称为金文。
对于历史学家来说,起到了证明和补充历史的作用。
中国青铜器的铭文和文字大多是铸的。
凹的字叫阴,凸起几个字叫阳。
在商代和西周,可以说铭文都是铸的,只有少数例子是用利器刻的。
西周晚期,完全雕刻的铭文开始出现。
战国中期,大部分铭文已经刻好了。即使是河北平山中山王罕墓中的三件极重礼器,也是契刻而成,剑术极为成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古人认为青铜器的坚固性极强,铭文可以永久流传,所以要长期流传的物品必须铸在青铜器上。
因此,铭文成为今天研究古代史的重要材料。
第三,过渡期;
过渡时期一般是指战国末期到秦汉末期的时期。
经过数百年的吞并战争和以富国强兵为目的的政治、经济、文化改革,强兵最终建立了中央集权性质的封建社会,传统礼仪制度彻底瓦解,铁制品被广泛使用。
社会各个领域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青铜器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逐渐下降,器皿多为日用,但仍有一些青铜器的精美作品。
比如陕西临潼秦始皇陵出土的两辆青铜车马。
第一个骑四匹马,车上有棚,坐的是御者。
这两种车马都是用青铜铸造而成,与实际大小成比例,极为精美。
马上车上有很多金银饰品,都是喷漆的。
第二匹骑马,长3.17,高1.06米,可以说是迄今为止发现的形制巨大、结构最复杂的青铜器。
到东汉末年,陶瓷有了很大的发展,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从而进一步把日用青铜器皿挤出了生活。
至于武器、工具等。,这时,铁已经占据了主导地位。
隋唐时期的青铜器主要是各种精美的铜镜,一般都有各种铭文。
此后,除了铜镜,再无青铜器的发展。所以这个网站对中国古代青铜器发展的研究到隋唐就结束了。
关于铁:
关于中国开始使用铁的年代,目前尚无定论。
考古发现的最早的人工冶炼铁器属于春秋时期。目前已知的约有20件,包括凹锄(锄)刃、梯形刃、凿、刮、剑、鼎等。经金相检验,大部分属于固态还原块炼铁(指无碳铁)。
战国时期掌握了大量熔炼渗碳钢及其淬火工艺,大大提高了铁器的实用性能,为战国中期以后铁器在军事和农业生产中的大量应用创造了技术条件。
关于铁器何时出现在中国,主要有三种不同的说法:
第一种意见是1972年底在河北翼城太西遗址发现一件商代中期的铁刃铜钹,鉴定此物铁刃为锻造。
1977年8月,北京市平谷县南独乐河公社刘家合大队商代墓出土一件铁刃铜钹。此外,解放前还发现了一件西周早期的铁边青铜钹和一件铁助青铜戈,相传出土于1931河南浚县。
经分析,上述物体均含有较高含量的镍,这是陨石的特征。
所以一般认为这些器物是陨石制成的,而不是人工锻造的铁。
此外,商代商城太西遗址出土了两块赤铁矿和十几块铁渣,所以有研究者认为这是商代中期已经开始冶铁的反映。
而人们在炼铜时,矿石中的氧化铁也会残留在炉渣中,炉渣中的铁含量可达36%以上,甚至50%。
因此,有研究者认为“台西遗址出土的所谓铁渣,应该是炼铜的熔渣,而不是人工冶铁的遗迹”,等等。
总之,占主导地位的学术观点是,商代中国没有人工炼铁。
第二种意见是西周早期是否有人工冶铁。有学者认为,人工冶铁可能出现在西周早期。
《易·周树·尹柯》载...是石轻击之,斩之为玄曰”。
有学者认为,这里的“玄月”不是铁,而是指陨星制成的铁边铜月,不能证明商代晚期、周初就可以冶铁。
《诗经·公刘》:“取力而锻。
《尚书·非诗》:“锻是矛,磨是刃。
“对于这两个地方的‘锻’,以前有学者认为是锻铁,现在有学者认为‘锻’是指锻青铜。
而且至今发现西周时期的戈、矛等兵器都是青铜制品,青铜兵器和工具也可以通过锻造磨尖。
因此,人工冶铁出现在西周早期的观点也因缺乏实证而被否定。
第三种意见认为,人工冶铁出现在西周中后期。
《礼记·月令》曰:“天子...骑着神秘的路,骑着铁龙,扛着神秘的旗……”这个记载指的是西周。
《诗经·秦风·湘铁》:《孔祥铁赋》是西方周末写于秦襄公的一首诗,意为四马亮如铁。
只有当铁成为一种普遍的东西,其他物体才会以它的颜色来称呼。
考古发现了西部周末的人工冶铁制品,即河南三门峡郭墓出土的铜柄铁剑。
经学术界认定,该器物属于西周晚期人工炼铁的块状炼铁产品。
此外,陕西凤翔秦公一号墓出土了西周、东周时期的铁锹,甘肃灵台出土了铜柄铁剑,甘肃永昌出土了春秋初期的铁铃。
根据以上事实,学术界认为,我国中原地区人工冶铁最早发生在西周中晚期。
从文献和考古证据来看,我国最早的人工冶铁定在西周中晚期是合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