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国家公务员考试大纲考试解读

总结

考试大纲和2011一模一样。2012国家公务员考试的考试仍然分为言语理解与表达、数量关系、判断与推理、数据分析与常识判断五个部分,考试时间定为120分钟。相同的是,每一部分的考试描述都被细致具体地罗列出来。在题型介绍部分,大纲继续保留了“将根据考试目的和报考人员情况,从题型、数量、难度等方面组合题型”,可见考试形式灵活新颖,针对不同职位,题型和数量会有较大差异,难度也有所不同。可见,国考更注重对考生理解和应用能力的考查。国家公务员考试网专家对2012国考的五个部分进行了深入解读。

言语理解和表达

提纲表达:言语理解和表达主要衡量考生运用语言进行思维和交流,快速准确地理解和把握书面材料内涵的能力,包括根据材料寻找主要信息和重要细节;正确理解阅读材料中指定单词和句子的含义;概括阅读材料的中心和主题;判断新形成的句子是否与阅读材料的原意一致;根据上下文合理推断阅读材料中隐含的信息;判断作者的态度、意图、倾向和目的;用词准确恰当等。常见的题型有阅读理解、逻辑填空、句子表达等。

国家公务员考试网解读:2011年语言理解与表达为40题。2012预计还是40题。

数量关系部分

大纲陈述:主要测试考生对事物之间数量关系的理解和把握以及解决数量关系问题的能力,主要涉及对数据关系的分析、推理、判断和运算。常见问题有:数值推理、数学运算等。

国家公务员考试网解读:数量关系的内容在近几年的考试中已经达到了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即仍然考查数值推理和数学运算。2011年的数量关系是15题,题的难度明显增加了。预计2012还是15题。

考生要注意的是,在2012国考中,数量关系的难度可能会进一步加大。《2012国家公务员考试综合教材》编写组专家提醒考生,在复习过程中,建议每天定时定量练习,巩固基础知识,培养数字直觉和运算直觉,查漏补缺,稳步提高。

判断和推理部分

大纲表达:主要测试考生对各种事物之间关系的分析和推理能力,涉及对图形的理解、比较、组合、演绎和归纳,词汇概念,事物与书面材料的关系。常见的题型有图形推理、定义判断、类比推理、逻辑判断等。

国家公务员考试网解读:判断题和说理的那一块,内容和文字都和往年一样。在测试方面,主要测试考生对各种事物之间关系的分析和推理能力。

问题类型和数量部分

(1)图形推理。每题给出一到两组图形,要求考生仔细观察,找出图形排列的规律,选择符合规律的一个。2011,10题。2012年,估计还有10题,难度相当大。

(2)定义判断。先对每道题给出一个概念的定义,然后分别列出四种情况,要求考生严格按照定义选择符合或不符合定义的答案。2011有10题,预计2012仍有10题。

(3)类比推理。给出一对相关词,要求考生通过观察和分析,从备选答案中找出一对逻辑关系最接近或相似的词。2011有10题,预计2012仍有10题。考题可能会加强对三者对应关系的考查,难度会增加。

(4)逻辑判断。每个问题给一个说法,假设是正确的,不容置疑的。要求考生根据这一陈述选择最恰当的答案,该答案应与所给陈述一致,并可从陈述中直接推导出来,无需任何额外的解释。2011有10题,预计2012仍有10题。

数据分析部分

大纲描述:主要衡量考生对各种形式的文字、图表等材料的综合理解、分析和处理能力,通常由统计图、图表和文字材料组成。

国家公务员考试网解读;

1.变化,数据分析大纲基本没变。从资料分析题来看,国考资料分析题难度越来越大,计算量也越来越大,考生要做好充分准备?平时多做运动?加强计算能力和解题技巧的训练?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

2.题型?数据分析部分,2011的数据分析题量从2010的25题下降到15题,2012的题量可能稳定在15题。

常识判断部分

大纲表述:常识判断主要衡量考生应掌握的基础知识和运用这些知识进行分析判断的基本能力,重点考察对国情社情的认识和综合管理的基本素质,涉及政治、经济、法律、历史、文化、地理、环境、自然、科技等方面。

国家公务员考试网解读:自2011考试大纲起,2010考试大纲中的法律例题被删除,这也能反映出国家公务员考试中纯法律知识的考查会更少,考查范围会更广。

题量:2011年常识判断题量为25题。2012的题量应该保持在20-25题。2012大纲依然是全能型考试,不再单纯考法律。这就需要大家在这方面多下功夫,多积累。2012的应用大纲和2011的完全一样。根据省级以上(含副省级)综合管理岗位、市(地)以下综合管理岗位和行政执法岗位的不同要求,设置两类试卷考察考生能力。从2012国考大纲和题目的变化来看,2012国家公务员考试综合教材编写组的专家预测了官方未来考试发展的两个方向:

第一,出题人更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对试卷题目的选择更自由。与一般理解的“当前报考热点”不同,前几年的国考主题并不是当时最重要的热点,尤其是2011的“海洋的保护与开发”被评为“冷门热点”。但就其内在的考试本质而言,理论上接近“科学发展观”,逻辑上强调考生之间的差异性。所以,考生对每日热点新闻的把握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了解每个热点背后的内在一致性和官方对策的合理性。

第二,提问者明确区分了两类考生的能力要求。国考大纲再次明确提出了两类考生、两类试卷的划分,并对各种能力进行了明确界定。其中,省部级考生的能力更倾向于高端综合决策,地市级考生更倾向于具体执行。这种差异反映在问题的题干中。前一类考生会分析解决一些策略问题,后一类考生主要解决一些具体问题。这个能力需要2011年的练习。相对于2011年的真题,这个能力差还不够大。所以2012,政府肯定会加强,继续使用两种资料,两种题型,会让题型和考试方向的区别更大更明显。

就这两种命题取向而言,《2012国家公务员考试综合教材》编写组专家提醒考生要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要特别重视对官方重大理论热点的研究,而不是只关注社会新闻。官论热门话题是考试背后的内在核心。比如2008年和2010两次国考,都是围绕“科学发展观”中“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基本要求。2009年,我们考察了新时代如何进一步推进改革、促进发展的主题。可见我们并没有绕过官方理论这个热门话题,尤其是十七大报告和各种重大党内会议。考试一方面考察考生的实践能力,另一方面仍然隐含着对辩证思维和国家发展理论指导的考察。考生在学习这些内容的时候,一定不要学步学步,模仿猫画虎,背诵一遍“科学发展观”而不要求很大的理解。关键是要了解这些理论热点背后的具体真相,以及它们所指的当前社会的具体问题。

第二,要重点了解两类考生的能力差异。不同级别的单位职能不同,对其工作人员的能力要求也不同。比如,也是春运期间火车票的供需问题。省部级考生要考虑是否存在供需矛盾,矛盾的核心在哪里,从哪个方向去解决,而地市级考生要提出非常具体的解决方案;同样是矿难的问题。前者应分析矿难的本质原因和解决方案,后者应提出实施解决方案的具体方法。考生要根据报考职位的分类,有针对性地锻炼自己的相关能力,做到有的放矢。

第三,还是要特别注意做真题,积累经验。2007年以来,东部沿海主要省份的国考和省考试题都很有启发性。国内各大省份的申论考试已经越来越接近国考,但国考本身的变化并不明显。所以近几年的真题对考生来说意义重大。考生要仔细阅读两篇论文在材料和题型上的区别,对症下药,培养自己相应的思维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