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有多少事断了一手好牌?

这样的事情很多,从古至今,数不胜数。

尤其是乱世,往往是二王四二,四带二打出来的时候。最后赢家永远是最开始最不被看好的牌,所以反击成为了常态。

春秋战国时期,秦国是反击的产物。同时,谁的牌全是好牌?想都别想,是晋国。

有人说是九诸侯,所以齐手里握着一张好牌。而齐国地缘政治太差,能称霸一时却难以称霸长久。最后只能是晋国。

晋国有什么优势?杀了中原恶霸郭征,住在九州中央;据山西高地,可以封秦国于关中;河北疆域辽阔,北可逼燕,南可逼齐鲁。但是三派分进晋国后,晋国完全打不起来了。春秋五霸,正是因为晋国一分为三,才有了战国七雄。如果晋国不分裂,秦国根本没有机会。

三族分晋后,谁的好牌多?是魏。虽然身处四战之地,但魏是第一个进行系统改革的,也就是李恪的改革。魏文侯的精兵强将和先发优势是魏手中的一张好牌。

古代战国拼的是什么?得关中者得天下,当然是争得地利。但是实力相当,可以争取对地方。实力不对等,地理位置没用。然后争地,谁的地方大谁就是老大。为什么不能楚?有地,无人,无人能为。然后争人口?人口真的很重要,因为古代地广人稀。所以,如果能把人口组织起来,差不多就是老大了。

魏就是这样一个霸主。然而,魏文侯之后的魏武侯和魏惠王真的不怎么样。魏武侯四面树敌,主要是瓦解三晋联盟;魏惠王喜出望外,几乎倾家荡产。魏战国打了一手好牌,输了。看看魏的人才流失就知道他的牌打得有多烂了。

楚汉争霸,一张好牌,一定是项羽。项羽本来可以自称关中王,就是按三秦来威胁中原,本来可以是二王四二的格局。然而这家伙执意要在西楚建都,今天去徐州当老大。徐州的位置也不错。占领徐州后,我们要把兵力推进到中原的高丽和魏国,至少到缺口。于是乎,项羽只好去山东办事,折腾田其果的家人。最后,也是一张好牌,打得不好。

东汉末年,谁是最强的诸侯?首先董卓这家伙,按照西凉的说法,挟天子以令诸侯。西凉兵是正规军,皇帝是正宗的大一统,其他都是地方军阀拼凑武装,搞割据。董卓是名正言顺的老大。

最后,董卓是被汉末十八诸侯赶走的吗?只要董卓把部队留在虎牢关,就没人敢和他比。但董卓富贵平安,在不该害怕的时候害怕了,于是放弃洛阳,跑回关中。然后,关东外是军阀争夺的主战场,董卓被边缘化。你不能从外面收获利益,那就等着被自己人收获吧。于是,内部哗变,董卓被斩首。

董卓之后,最硬的牌是袁绍。四州之地关键是幽州和冀州,河北之地可以决定谁是最强的诸侯。袁绍几轮打烂牌:一轮水土不服。他曾得罪过汉献帝,即支持汉献帝刘扁,反对董卓立汉献帝。所以袁绍在皇帝的帮助下搬家太难了。一是我们不应该害怕。官渡战败,袁绍仍是最强诸侯。不为别的,他占领了河北,河北的袁绍不得不做老大,但是官渡一战就不打了,袁绍也学会了打董卓,装乌龟。最后不理智了。袁绍死了没多久,继承人是谁?袁绍死时,河北分为三子,各占优势。

为什么会这样?父子亲情和权力更替混杂在一起,袁绍直到去世也没能确定一个继承人。河北粉碎了所有军阀,河北是经济中心,河北豪族忠于袁氏家族,也不缺袁绍。这是两张国王加四张二的国王牌。结果袁家三分不出事。

造成五乱的西晋,不是一张好牌。一个原因是国家真的没钱,钱在富人手里。石崇的王锴比别人有钱,王锴是外戚,但即使拉拢侄子晋武帝司马燕也打不过石崇。所以,天下首富根本不是司马皇族,贵族家庭比司马家差多了。一个原因是皇帝没有威望,贵族家庭也没拿过。海瑞拿着折子诅咒嘉庆,这在明朝可是新闻。但在晋朝,这根本不是个事儿。大臣刘一直言不讳地说司马燕是一个坏国王,并谴责皇帝腐败的饮食。桓灵是昏君。你把钱卖了,就知道会上交国库。你把司马燕的钱卖掉,然后全部放进你自己的口袋。西晋的大臣那么怕皇帝,皇帝还是没有威信。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地方根本控制不了,全靠豪族。这股豪族风潮始于东汉末年。做官,必须考虑自己的家庭地位。到了魏晋九品,官制完全制度化。西晋的时候,朝廷只能用贵族家庭来领导政府,所以你根本发展不出代理官僚。尤其是地方,完全是豪族的天下,根本没人关心朝廷。

但毕竟西晋统一了,所以牌不好但也不差。但是司马燕彻底粉碎了这副牌。为了打压贵族家族,我们不得不封了司马王,忘记了西汉七王之乱的教训,于是果然制造了一场八王之乱。为了照顾贾家,傻逼司马忠当了继承人。结果贾南风这个比傻逼还疯狂的皇后彻底把朝鲜搞乱了。基本上就不用大意了,西晋建筑这个时候是承受不了的。

南北朝时期,东魏和北齐是最成功的政权。山西军阀尔朱荣废除了北魏,经过一场混乱的战争,北魏分裂为关中的西魏和关东的东魏。得关中者得天下。这时候就是废话的逻辑了。关中那个穷地方根本控制不了天下,也根本拿不了天下。真正的硬牌,第一,山西,相当于一个王。玩的话可以打倒一块,至少一次,因为山西高地乱世会有军阀;

一个是河北,相当于四个二。没有山西,河北可以退四次牌,因为河北有钱。东魏和后来的北齐占据了今天的山西、河北、河南。这个实力已经是军阀的巅峰了。但是从东魏到北齐,高家只能是个混蛋,根本不是个正常人。所以,满满的好牌来粉。最后关中又辉煌了,统一了北方。

追溯到北魏,从北周开始,大隋朝就是一张好牌。大隋朝和西晋是两个不同的物种。西晋的朝廷真的没钱,大隋的朝廷真的有钱。西晋皇帝真没权,大隋皇帝真有权。关键是大隋朝的行政效率是整个中国历史上最高的,比大秦帝国还高。

中国东部的首都洛阳建成了,大运河和雁北长城也建成了,这些都是杨迪做的。一代皇帝不可能把一件事扯到另一个朝代。比这更惨的是三征高句丽,百万大军大作战。历代哪个朝代能调动这种级别的百万大军?而且连续放三遍,几乎没人会放。连蒙古大元都做不到。但是大隋朝的灭亡,是因为行政效率太高。人民真的无法忍受如此高的行政效率和绝望的动员。

《无向辽东浪死歌》是隋朝人民的内心写照。正是杨迪皇帝杨光,击碎了大隋的手。这家伙太急功近利了。现在有很多杨光的粉丝,尤其是日本的一些历史学家,他们也在为杨光翻案,但无论他们怎么做,都无法解释杨光在全世界的殊死挣扎。大遂被杨光折磨致死。而杨光,怎么也得一个真正的昏君的称号。

难道是安史之乱中的唐朝打乱了唐玄宗的好牌?

唐玄宗晚年群起而攻之,处死高仙芝、冯长青,逼死哥舒翰,这是一个昏君的标准。但大唐的衰落有明显的趋势性原因。就是财政问题一直无法解决,到唐玄宗时期已经处于崩溃的边缘。为什么重用宗室李和杨贵妃?两人都是理财专家,能从战术上解决财务问题。那所谓的咸祥集团呢?只能讲道德,只能靠边站解决问题。因此,这个锅对唐玄宗是完全不公平的。但是,李和杨只能从战术和战略上加以解决。他们不能这么做。大唐是一个王朝由盛到衰的正常过程。

历经五代乱世,王朝决策趋于理性。事实上,自唐代以来,它一直在理性范畴内正常运行。因为官僚集团逐渐成熟,皇帝的权力不断受到制约,大家开始按照规则和趋势行事。你很难在这个时候折腾出一个北齐这样的疯皇帝。

那么,北宋联合金朝灭辽朝和南宋联合蒙古灭金朝是否打破了好牌。也不尽然,因为宋朝没有好牌。某种程度上,北宋只能算是五代分裂的延续。北方没有统一中国,北方是契丹辽,西方是党项西夏。你怎么能说这是统一呢?后来从《宋辽西夏演义》变成《宋金西夏演义》,再变成《宋金蒙演义》。最后蒙古大元统一山河,遍布欧亚大陆。

蒙古的统治地位但它的灭亡对蒙古人来说实际上是昙花一现。牌不实,所以不是好牌。对于蒙古大元来说,中原和天下可有可无,大蒙古帝国也不缺这样的地方。所以元朝皇帝在中原,心在漠北。朱元璋的北伐可以说是如雷贯耳如入无人之境。不要过多分析这次北伐。是因为南方的经济发展,也是因为大明不差骑兵。这些原因只是战术上的,战略上的原因是大元胆小。你们中原太疯狂了,我也想回草原。

大明朝呢?大明立国270多年了。也可以归为大唐,这是王朝从兴起到衰落的周期性过程。趋势的许多原因比人为干扰的原因更重要。在朝廷上,大明皇帝和他的朝臣之间的关系从来都不好。大明堂一直是斗争的法庭。边疆上,自北宋以来,中原王朝未能制定出统治草原的政治策略,最后完全不想征服草原。在人民治理中,主要问题是财政。朱元璋计划经济破产,王朝财政开始出现危机。张试图力挽狂澜,但改革鲜有成功。最后没钱了然后就倒闭了。

那些把一副好牌弄坏的人,往往局限在人为的层面。但是,很多一般原因是不可避免的。趋势原因也在影响人为。所以客观趋势和主观行动是不能完全分开的。

这些主观和人为的原因把自己折腾掉的历史事实,就是所谓的砸了一手好牌。它有什么共同点?

一种是民众鼓动下的人为失序。

晋国在由宗法制向中央集权制转变的过程中,开始走得很好,就是相信实力,无视传统。所以第一个玩流氓的楚,只认实力不管传统。但是楚太边缘,晋足够核心,所以谁在晋耍流氓谁就是霸王。三家分晋后,主导了《大魏演义》。为什么能称霸?魏首先废除分封制,改革要从魏开始。魏文侯不在乎什么分封不分封,可以用代理官僚,贵族靠边站。看看李克,西门豹,吴起就知道了。这时,魏的力量是最强的。

但是,金打得太快了。民众的鼓动彻底分裂了晋国。如果你不尊重周和你不关心宗法制度,你相信权力,和四大学派的情报,魏,赵,韩自然只相信权力,不管忠诚。晋国分裂后,完全不能打了。郭玮怎么样?继之后,魏没有了真正的君主,开始从早期的变法中退缩。于是,所有的机会都给了关中的秦国。

同样,大隋朝也是如此。杨光努力工作的目的是什么?就是重新洗牌隋朝的权力结构。自东汉末年以来,贵族家庭一直在压制皇帝,杨光想扭转这种趋势。隋炀帝确实有这个权力。然而,豪族独霸天下的趋势并没有改变。这种趋势需要200多年才能改变。黄巢起义后的唐朝,安史之乱杀了一波地方豪杰,黄巢又杀了一波二京阀,然后朱温就彻底落幕了。物质层面上基本消灭了豪族。

人的思想会不变的时候,快操作和慢操作都是人的病症。逆潮流而动的杨光,是在添乱。

一个是地域变化下机会易手。

位置重要吗?就抗压强度而言,位置根本不重要。但是,大师赛,谁会给你碾压实力的机会呢?往往竞争越激烈,打法越相似,实力越相似。所以,天气多变,人与和平总在变化,山川地理位置很难改变,所以地理位置很重要。

然而,在历史的长河中,地理位置仍在不断变化。秦汉以前,关中铁律;秦汉以后,河北富庶;魏晋以后,山西高地;五代以后,江淮富贵。当这些大的变化发生时,最有可能出现破牌的人,具体来说就是交出地理位置的机会。

董卓就是其中之一。他以为跑到关中就能征服天下,可是关中已经破了,再也不可能用关中的铁律控制天下了。袁绍也是如此。按照河北的财富,他能取得比曹操更大的成就。然而袁绍临阵退缩,不战而退。后来他没能解决继承人问题,把河北一分为三。这个不能玩。当然北齐更好。他离开了山西高地,右边也是河北的财富。他一手拿着盛兴,一手拿着钱包,结果,他只是毁了自己。

其实大唐也有过易手的机会。也就是安史之乱后,和硕三镇彻底失守,这是唐朝永远的痛。没有和硕三镇的人口和税收,大唐的财政危机永远只能是危机。

一个是你不能利用趋势交叉点。

决定历史的是人心和力量。所以两者都能形成一定的趋势。从宗法传统到法家集权的转变,是人心的转变,没有人听宗族的老故事了。然而,这也是权力的变化。法家集权可以带来权力,如果权力足够强大,就会更加自由。

但是,低于人心和实力的才是真正的趋势。这种真实的趋势可以理解为一个时代问题。战国之时,统一天下是时代之事;秦汉以后,中原的整合是时代的事情。魏晋以后,民族整合是一个时代问题。隋唐以后,中原与草原的争夺是时代的事情。

趋势交叉的时候,如果不能顺势而为,肯定会把好牌变成烂牌。世界集权统一的模式注定是最强的战略。项羽此时实际上起到了分封制的作用,由秦法、秦制而成的刘邦集团自然取而代之。西晋的分裂,北魏的覆灭,东魏的覆灭,都没能应对趋势。时代的主题是民族融合。如果拿不出方案,那就只能让位了。隋朝初步解决了民族融合的课题。但只能是初步的。中原的胡汉矛盾消除了,草原呢?只有在李世民时期,订单才能出口到草原,而当时的中原王朝没有这个能力和愿望。

宋朝一直没有好牌。但是,有好牌也没用。秦能以统一之势取胜,曹魏以融合之势取胜,西魏以融合之势取胜。但大宋无意在草原上争锋,士大夫精英也没有这个欲望。所以大宋有好牌也没用。王朝的精英没有征服草原的野心。

英雄要想成功,必须顺势而为,比如嬴政、刘邦、刘秀、曹操、宇文泰。凡是不能乘势而上的,总会断一手好牌,比如项羽,董卓,袁绍,司马晋,北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