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鸡蛋的民间起源

分享红鸡蛋的传统存在于全国许多民族中。主要观点有:产卵神话、吉祥之物、图腾崇拜、生殖崇拜和邪灵。

1.产卵神话说:

我们的祖先在想象中追溯天地的形成和人类的起源,“卵生”神话的影响可以综合古籍来概括。始祖盘古开天辟地的故事,最早见于三国时徐峥写的《三五历》:“天地混沌如鸡,盘古生其序,一万八千岁,天有晴,地有阴……”《史记》中也有商人的来历:瓦家之女朱蒂,“见鸟落其卵,朱蒂取之,吞之。秦人的起源也有描述:颛顼的孙女织帛时,“玄鸟落卵,女秀吞之,生大业”,是秦人的始祖。正是这种朦胧的对“蛋”的原始崇拜,在民间形成了将蛋与出生、家族传承联系起来的传统文化。而红色在民间被视为喜庆吉祥的颜色,所以多为红皮蛋。

2.吉祥之物说:

红蛋的可取之处不仅仅是单吃,而且“雕蛋画蛋”的民间手工艺自古就有,在风俗资料中也能找到很多历史记载。南朝梁宗谷在《荆楚纪年》中记载了“雕鸡生蛋”的习俗,并注云:“一个古老的贵族家庭,吃的叫画蛋。时至今日,我依然染着兰辞的杂彩,依然加雕,交接遗风,或者设置。”由此可知,“雕鸡蛋”或画鸡蛋,是染画鸡蛋后送给朋友的好礼物和美食。《中野记》中也有记载,引自宋陈《岁时广记》卷十五,说明这一习俗一直在民间流传,并逐渐成熟为一种传统的民间工艺,成为各种喜庆场合的馈赠佳品,颜色也逐渐演变为最能渲染喜庆寓意的单一红色。时至今日,雕蛋画蛋仍然是一种民间手工艺。人们已经从对“蛋”的崇拜发展到对红蛋的喜爱,并将其视为吉祥之物。

3.图腾崇拜理论:

从考古学的角度可以发现,中国的原始文化中有相当比例是“鸟”的图腾崇拜,河姆渡、良渚、马家窑文化中都有大量的鸟纹形象,而古人所谓的“神秘之鸟”,包括后来成为中华民族代表图腾之一的凤凰,都是以未经驯化的原始鸡为原型的。所以“鸡”就成了现实中人们原始图腾崇拜的支撑。史记?《秦本纪》中有个吞卵女弟子,其后代大莲是“真鸟,俗家”。“身体是一只鸟,会说话。也有云何手脚如鸟。”这说明秦人也以雉鸡为图腾。从对鸡的崇拜,逐渐发展成为红鸡蛋的民俗,渗透着丰富的历史信息。

4.生殖崇拜理论:

红蛋习俗是原始社会人类生殖崇拜文化的遗留。鸡蛋能孵出小鸡,所以人吃鸡蛋就能生孩子。所以古人用“鸡”来代替鸡蛋。这种基于对鸡蛋功能认识的思考,可以从一系列具体的行为模式中推导出来。云南鹤庆的白族女青年,春耕前经常去河塘里讨教育。乞丐们手里拿着两个煮好的红鸡蛋,在池塘里洗澡,用它们擦身体,回家后和丈夫分享。红蛋蹭身的这种行为,和本文开头唱的民谣《红蛋一串脸》很像。那么,为什么有孵化孩子功能的鸡蛋还要再染红呢?对此,“生殖崇拜论”也做出了与“产卵神话论”不同的解释,认为红色是喜庆的颜色,认为这是对早期人经血崇拜观念的继承。这一观点在中国的历史手稿中得到佐证:“据了解,在近代仍处于原始社会阶段的一些氏族、部落中,有的认为红色代表着血,血是生命的源泉,是灵魂的寄生之地”(《中国历史手稿》,郭沫若主编,第一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6版,31页)。

5.辟邪消灾:

红蛋的习俗也起源于巫医辟邪、辟邪的应用。古人视鸡为百鸟之长,认为其有降魔之功。比如《春秋》云“虞恒兴为鸡”;《春秋注》说:“鸡为阳之产物,南方之象,火阳为精之物,故阳啼”等。,这些都反映了古人对鸡的神性的认识。鸡由蛋而来,蛋由鸡而生,所以蛋自然也有神性。在旧社会,民间仍然流行用鸡蛋占卜的习俗;古人还认为,每逢喜庆之时,必有邪气相扰,或有疾病在某些节气和时辰侵袭人,要注意不要吃鸡蛋。比如今天中原、西南一些地区的“三月三吃鸡蛋”的习俗,以及民间流行的新婚之夜让新人分享红鸡蛋的传统,可以推断红鸡蛋的习俗其实来源于鸡蛋辟邪的巫术。

综上所述,红蛋在中国民间是吉祥之物,有祝福、幸福之意。本文开头的民谣,是所有亲朋好友在结婚或仪式前,对新人一生平安幸福,对家庭儿孙的最好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