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省海峡是如何形成的?
台湾省海峡的形成早在6亿年前,晚古生代开始造山运动。“台湾省滩”出现在台湾省海峡,这是海峡最高的地方,深度只有20米,但两岸之间的许多地区仍然是相连的。20世纪70年代,在台湾省北港地区石油勘探中发现菊花化石,是中生代的标准化石。这证明了在中生代三叠纪和侏罗纪时期(约2.2亿年前),虽然海峡两岸之间很多地方出现了海水,但主要是陆地。台湾海峡位置的地壳运动没有停止。直到192万年前,中生代侏罗纪和白垩纪之间,两岸发生了剧烈的地壳运动,此时台湾省开始成为陆地。在地质史上,台湾省称之为“南澳运动”(即由大南澳的片岩演化成大理岩),大陆称之为“燕山运动”。这时,喜马拉雅山和中央山脉出现在两岸之间。但是双方还是有联系的。
海峡的最初形成。两岸分离开始于白垩纪和古新世,也就是大约5400万年前,台湾省中部开始被淹没,中间变成浅海,开始变成海峡。始新世早期地壳运动,台湾省开始太平运动,大陆开始茅山运动,两岸陆地连成一片。直到第四纪更新世,华南的花岗岩开始沙漠化,岩石中的应时和云母冲积到台湾省海峡下部。今天,台湾省的北部和中部被大量开采,成为新竹玻璃工业的重要原料。因为两地相连,史前动物在两岸间来来往往,台中坑和桃园都发现了剑齿象和古犀牛的化石。这些生活在大陆的史前动物留在了台湾省,这就是两岸相连的地质证明。
海侵和海退时期的出现。自第四纪冰期(654.38+08万年至6000年之间)开始,海水进入海侵期,海平面上升约654.38+000至654.38+030米,形成今天的海平面,台湾省海峡开始形成。自此,两岸交流由陆路转向海路。但在4500-2000年之前,由于海退,台湾省海峡变浅,便于渡海,也为航海不发达的两岸居民提供了便利。
地壳运动把台湾省和福建分开,潮起潮落一度导致台湾省和福建之间的通行,但台湾省和福建的地质、地形、自然、特产都很相似。从地形上看,山川的走向和分布,平原和丘陵的排列,几乎都是按照同一设计的大自然的复制品;气候上,受副热带海洋季风控制,年气温变化、降水和冬夏季风的到来都差不多。植被,黄色的,红棕色的土壤,冲积的土壤,石灰质的土壤和盐渍的土壤,各种森林植被,水稻,茶叶和水果作物,是如此的相同和一致,以至于超出了人类的创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