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古代小说的起源

中国古代“小说”概念的演变“小说”一词最早出现在《庄子》中,意思是“琐碎之言,非道学”,即所谓的“残篇小说”作为一个独立的文体概念出现在汉代,西汉刘欣编撰的《七律》中就有了明确的“小说家”范畴。桓谭在他的《新论》中说:“他的小说家,如果结合一系列的小说,作一个短书,管好他的身体,管好他的家庭,他就有相当的话。”这段话既说明了小说以短篇小说体系为特征,又强调了它的社会功能。东汉班固在《韩曙文艺志》中进一步阐明了小说的内涵和特征:小说家从官员、流言、道听途说中流出。因此,在他的《韩文学史》中,这位小说家被排除在九流之外,排在十派之末。根据汉人关于小说的理论,它包含以下含义:1。小说内容来源于民间传说,属于“街谈巷议”和“道听途说”,是不符合“大道”的奇闻轶事或奇闻异事,在经典中是见不到的。2.小说的形态特征是“小故事”,即短篇小说体系,运用了具象化、夸张化的虚构手法,所以生动形象。3.讲故事或记叙文来指导生活,具有传奇性、知识性和说教性。第一,中国古代小说与神话的关系。小说的根源应该是来自神话传说。明代胡应麟称《山海经》为“古今怪语之祖”(《山海经》是中国先秦典籍中的一部绝无仅有的著作,自古被称为“奇书”。这本书分为两部分:《山经》和《海经》。《山经》以纪五岳为纲,以古史、百草、鸟兽、神话、宗教等内容为基础;除了地理位置,《海经》还记录了遥远陌生人的外貌和风俗,夹杂着大量的神话片段。《山海经》是一部记载了中国最古老神话的古籍,如《夸父逐日》、《精卫填海》、《西王母》、《黄帝与蚩尤之战》、《鲧禹治水》等。是孕育后来小说的胚胎。清代《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认为《山海经》是“最古老的小说”。西晋太康年间河南蓟县魏襄王墓出土的《穆传》用了相当大的篇幅记述了周穆王以枣父为统帅,河伯为副驾,驾着八匹马周游列国的情景。《穆传》代表了神话向小说的过渡,开启了后世英雄传奇的先河。中国的神话有一个历史和宗教化的过程,神话人物往往被逐渐纳入帝王谱系和宗教谱系。反映这种变化,中国小说史上出现了神话变童话的现象。童话更多表现的是后世的理想和欲望。这说明小说一方面吸收了神话的幻想,另一方面开始脱离先民的神话心理,回归现实的人情。第二,中国古代小说与子书的关系。古代小说一般属于经典、历史子集中传统分类目录四书的子书,故称子小说。《晏子春秋》文笔很有特色,故事简洁完整,语言清新流畅。许多篇章具有短篇小说的叙事特征,如著名的《晏子使楚》。为了形象地说明真理,先秦诸子经常用寓言来讲述事情。这些寓言不仅具有讽刺性和哲理性,还具有叙事性和生动性。有些寓言故事情节生动,人物形象鲜明,具有小说的特点。孟子齐人有妻有妾;《韩非子》中的寓言,如“与玉和谐”、“买赠还珠”、“自相矛盾”等。《庄子》中的寓言有:“脓疱解除牛”,“巧匠担一斤”,“摇摇晃晃的人担一担”。宋代黄镇称庄子为“幽默小说之祖”。三、中国古代小说与史书的关系始于《左传》。历史学家在撰写历史时,往往通过传播民间轶事来讲述历史事件的故事,叙事完整翔实,并运用现实主义的细节描写人物,使历史人物个性鲜明,形象生动。如:被流放的晋朝公子、谏假道的公、哭师叔简等。战国《齐策》中的“邹忌讽齐王”,可以说是一部非常生动的小说。从《左传》到《史记》、《汉书》,这些历史散文都证明了“史有诗心,文有文心”的观点。同时,它们的叙事风格、结构形式和语言技巧也常常影响着中国小说文体的发展。此外,中国小说中一些被称为“野史”的作品早就进入了史书领域,比如《吴越春秋》,这是一部虚构的小说,而非史书。《左传》中的历史确实是“小说之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