畲族凤纹服饰的历史渊源

畲族在进入贵州之前,多居住在江西赣江流域及赣东北东部地区,多在元末明初洪武时期,出于征服、迁徙或避灾的命令而迁居贵州。由于统治阶级的残酷镇压,一部分畲族被迫与其他民族融合,其余畲族聚居在以麻江县为中心及周边县市。畲族生活在高山、半山、山谷、河谷等恶劣的地理条件下。,社会生产力低下,商品经济不发达。他们主要通过种植棉花来纺织和染色他们的衣服。明洪武初年前麻江县畲族服饰无文字可考。明清史籍中虽有不少关于畲族服饰的记载,但都是零星的、不为人知的。明弘治《贵州图经新录》载:“取一件红袄,头上插一根白羽毛。”“一个女人盘着发髻,头上扎着一根长簪,衣服是土锦做的,没有翻领。一条毛巾当洞用,她第一次会拿,另外两个袖子用。她做什么事都会去那里,会用海贝,两个铃铛,绿白绿珠装饰。”“椎髻赤足,女子穿锦缎”。这是史书中对畲族女性服饰较为详细的描述。清乾隆《贵州通志》载:“女子穿花衣无袖,只有两个遮前遮后的短裙。”陆慈云写《古纤录》说:“衣短青衫,女穿花裙,无袖,遮前后,百褶裙翻膝。”民国《麻江县志》载:“女子以布蒙头,颈戴银环,系绿带,穿蓝裤。”

至于凤凰装的由来,畲族的路径是这样描述的:创世后,龙、虎、雷公为争夺世界而激烈争斗:龙腾低地,电光闪烁,燃起大火,烧着陆地山丘,狂风肆虐,水浪汹涌,万物逃散,一切都处于绝境。千钧一发之际,凤鸟大吼一声,振翅向天,突出了火海的包围圈,进而逼死了龙千绝、玉元和雷藏,只为带回一切,重新开始幸福安宁的生活。凤凰是鸟中之王,女性的象征,具有极大的智慧和勇气。是畲族的保护神,对畲族有再生之德,护翼之恩。多以凤纹为女性饰品,故称“凤衣”、“凤衣”。

麻江县畲族凤服是麻江县畲族妇女在婚礼、节日、重大场合及死亡时所穿的服饰。因为畲族人把凤凰视为给畲族人带来幸福的吉祥物,所以经常在服饰上用它作为银饰和刺绣图案,所以称之为“凤衣”。凤服分为:上衣、下装、头装、银饰。上衣:又称“花袖衣”,无领,右开衩。它套在手臂上,袖子大约8英寸长。它包括蜡染和刺绣。蜡染部分为白底蓝花,图案分为上、中、下三部分。上下两侧多为“长寿”和梅花图案,对称分布;中间部分为主图案,多为牡丹、玫瑰。刺绣部分以红色底色为主,用蓝、绿、紫、黄、棕丝线绣出花鸟。材料质地是海军家纺。每件衣服的下摆和边角都用红白刺绣花边装饰。花袖要系丝靛带,长二尺,两端有五寸流苏。腰间系着一个钱包,用来装钱和洗漱用品。底衣:大裤腿大裆裤,藏青色,有一尺长,裤腿有一尺二寸大,并镶有一条宽约二寸的花边,花纹丰富多彩。小腿裹着白底蜡染打底裤,脚上是绣花船形翘板鞋。头型:已婚妇女将头发盘在脑后,并戴上银簪。未婚女子将发辫梳在脑后,两端用丝线扎好,都披上白底蓝花的蜡染头巾。头巾长六尺,宽一尺,两端有红缨,垂下绿缨。头巾中间套着一尺左右的绿珠,头巾放在中间他们的头顶上。畲族女性更注重头部服饰,整个头部服饰有10多种款式。头上有几十个银饰。银饰:畲族银饰主要有大银花、小银花、银耳环、银项链、银手镯、银戒指等。在脖子上挂一个月亮形状的银牌在胸前;链子和银牌之间有一只银蝴蝶,银牌是半凸的凤凰图案。

麻江县大部分畲族村落中的凤凰服饰已经失传。现在能传承下来的只有杏山镇的六堡村,能做出来的也就那么几个人。主要代表性传承人有:王正树、王天芬、潘、、、王、、吴万珍、王力、、赵同海。

“凤裙”制作工艺独特,仅“绣”就可分为“插花”和“采花”。“插花”就是用绣花针在有图案的衬底布上画出彩色线条,穿插各种半凸的实体图像。“采花”就是根据图案的颜色,用丝线编织出五彩缤纷的图案。这些图案具有构图紧密、色彩搭配和谐、做工精致的特点。再比如“人字拖”的制作,用竹笋壳剪出鞋样,然后按样裁剪布料,用魔芋熬制的浆糊和竹笋壳的鞋样粘在一起,达到十几层布料,再用手搓麻线接钉子。穿着场合注意数字。凤衣不仅是嫁衣,也是寿衣。结婚的时候穿双的而不是单的,也就是两块、四块、六块,有钱人家八块;如果你没有穿一件寿衣,你可以穿三件,五件,七件,或者九件。平时旅游、节日、重大活动、宴会都可以穿,件数不限。领子要套一个,三个,五个,七个,九个,内小外大,这样可以露出来,可以嵌套。凤凰银饰分为头饰、项链、服饰、首饰四大类。其中,头饰最为精美。头饰有三种:额头饰瓜米挂、梅花挂、银铃挂、银鱼挂、银米挂。发饰包括别针、别针、大花、小花、圆花、插花、心形花、大包花和柳尔节花。耳环有瓜米挂、耳块、大中小挂耳等。就色彩而言,凤凰袖口的刺绣以红色底色为主,衣服的下摆和边角用红色刺绣花边装饰;头帕两端镶嵌红绿花边,垂下红色流苏,头帕中央饰以绿珠。整个服装是鲜红色和绿色,看起来华丽、温馨、隆重。

凤凰服饰体现了古代畲族的图腾崇拜,承载了大量的历史文化信息和畲族的原始记忆,融合了畲族人的精神信仰和价值取向。畲族有语言无文字,除了口头传授外,凤凰服饰也成为传承畲族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同时,畲族妇女的服饰独具特色,鲜艳而不俗气,刺绣和银饰匠心独运,极其夸张,充分体现了畲族人民的艺术审美、精湛工艺和创作天才,记录了畲族服饰的形成和发展历史,反映了畲族人民深厚的文化内涵。

后来,特别是70年代末,随着其他纺织品和各种流行款式的涌入,畲族年轻人追求时尚多彩的时装,不愿意花费时间和精力手工制作复杂的凤纹服装,因此传承人急剧减少。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伴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而繁荣起来的各种大众文化对畲族传统文化产生了强烈的冲击。年轻人更是看不上凤凰装,它的传承人更是凤毛麟角。如果不及时抢救,畲族曾经引以为傲的凤凰服饰将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