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有没有让人落泪的事?明遗民徐方的遭遇,令人唏嘘。
本文中的徐佳年是指清康熙三十三年,即公元1694年。此时距离1644年崇祯皇帝自缢已经过去了50年,距离1662年李咏皇帝被杀已经过去了32年,距离11683年明朝最后一个政权被灭已经过去了11年。
文中玉山、翟逸、秦代的人都是徐方的名字,这也是中国古代人自称的名字。
写下遗言时,徐方已经73岁,家人已经不知去向。只有他的媳妇飞轮海和他四岁的孙子徐下官陪着他。徐方死后,飞轮海和徐下官相继去世,徐方的直系血脉被斩断。
徐方本人就出生在明朝的一个官僚家庭。徐家从六祖开始,世世代代做官。徐方的父亲是秀才出身,改成了庶吉士,又被提拔为尤春芳,一个右杂种。在明朝,这是入阁的资格,他也参与了统一社会的政治斗争。南明建立后,许逊被启用为詹士府中的初级詹士,国子监学士。
由于家庭环境优越,徐芳从小就接触江南的文人名士。其中不乏复社名人,如郑福蛟、、朱、杨等人。这些都是徐芳的朋友,也是徐芳的长辈和老师。江南的学术环境也让徐方迅速成长。崇祯十五年(1642),21岁的徐方已经中了乡试,可以说一片光明的前程指日可待。
然而,此时的明朝已经走到了死胡同。北方的天灾人祸导致大量农民推翻了明朝的统治。李自成在1642年已经发展壮大,关外满清对中原垂涎三尺。公元1644年,李自成入侵北京,崇祯皇帝自缢而亡。后来清军在吴三桂的邀请下入关,打败李自成夺取北京。同年,南京弘光政权成立。公元1645年,清军南下,弘光政权首都南京被清军攻陷后,苏州和常州相继失陷。
这对明朝高级官员许逊来说是双重打击。1644年,崇祯上吊自杀,很多自勉的官员自杀。许逊没有自杀,而是加入了弘光政权,自然希望民族复兴。然而,弘光政权在1645年被击败,明朝政权再次垮台。作为一名高级官僚,许逊不能报效国家,也不能拯救国家。相反,他看到了这个国家的灭亡,自然很痛苦。加上他自己的儒家荣誉思想,许逊选择在6月12日在苏州虎丘新塘桥投水为明朝殉难。
范师傅的《旧信札友》记载了许逊的自杀,这是一个儒家信徒对信仰的执着,也是一个高官对亡国的执着:
按照当时的惯例,很多官员都会和家人一起自杀,但徐浩没有这样做,可能是因为他可怜自己24岁的儿子。当时徐方还病着,他想跟着父亲投水自杀,但徐方临死前得到命令:
这份敕令说了三件事:许逊自杀是他自己选择的,但他想让儿子徐方活下去,同时让徐方选择做一辈子农民。
很多人可能不理解。在他们看来当农民不好吗?事实上,我没有理解徐浩的真正含义。此时的徐方已经是举人,徐家又是江南的贵族世家,这正是清朝统治者需要拉拢的。要知道清朝初年,由于缺官,急需人才,甚至还派人强行拘禁隐居的明人仕。徐方本人可以被清朝招为官员,为满清争取江南士人。许逊不想让他的儿子为满族人工作,所以他让徐方去当农民,脱离满族政权。
但对徐芳来说,这是另一种煎熬。因为科举制度下的秀才家庭不从事农业生产,秀才是国家的寄养知识分子,为官报国没有生存技能。作为一个秀才,徐方的前半生做官是靠着为科举而读书度过的,他自己也不会种地。徐方不做官,意味着他的生活会很穷很艰难,但如何做农民,将是近50年后的事了。
许逊去世前不久,满清颁布了剃光头的命令,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把头发剃成猪尾巴。剃发在现代社会很普遍,但在古代却是一件大事。很多人喜欢用汉族的习俗来说明满族统治者的蛮横,其实这只是原因之一。
更深层次的原因是,汉人作为发达的文明,虽然在军事上被满人打败,但在自我认知的范围内,仍然视自己为文明人和优越民族,视顺治皇帝和多尔衮为关外野蛮部落。所以在汉族人眼里,自己的生活习惯自然是一种文明的生活方式。顺治皇帝和多尔衮非常清楚汉人的心理状态,于是强行发令,让钱鼠尾辫成为征服者的象征,消除汉人的自尊心,让每一个汉人看到自己的头发都知道自己是被征服者。这种象征性的屈辱感自然激起了汉人的反抗。于是发生了江阴八十一难,嘉定三屠夫等等。
而徐方的长辈们也在这场反清起义中相继死去:
徐芳自己也受过剃头的羞辱。父亲去世后约四个月,徐方躲在松陵,以免剃头。结果被清军抓了起来,跪在大堂里不肯起来。结果徐方被清军切断了后路。对于学者徐方来说,这是一个极大的耻辱。很多学者受不了这种羞辱,自杀了。当时,徐方选择了活着,是因为他想起了父亲的最后一条诫命:活着。
另一方面,父亲的反清精神很好地激励了年轻的徐方。之后他也投身于反清斗争。他曾参与过明朝遗民的联动,试图秘密举行反清行动。一方面,他四处活动。当然这里有其他的生活原因,也有当时反清复明原因的秘密交往。
然而,高僧朱宏支持反清运动,徐方作为朱宏的“布衣弟子”,秘密接触明朝遗民,当时大批明朝遗民举行集会。此外,徐方与他的妹夫吴祖锡关系密切,吴祖锡曾为李咏和卢建国工作,并在郑成功和张煌言手下工作。徐方联系吴祖锡,显然是出于清党复明的目的。但反清复明的行为由于清朝统治的稳固而逐渐消散,于是成为了徐方的选择,成为了一名遗民。
徐方做信徒的时候,他的困境来源于生活的贫困。因为徐方家本身就是贵族家庭,平时有土地,徐家也有六顷土地,但都是家族共有。徐方家可以从徐家集体所有的六公顷土地中得到一部分地租。但在1661年,康熙帝为了制服江南对清朝的反抗,下令江南的田赋必须还清近十年来的全部偷税漏税,由此引发了打销、哭庙等案件。因为徐方是徐家的主人,所以负全责,选择逃亡。最终,徐芳失去了所有的生活来源。
明朝遗民失去生活来源后,发展了自己的谋生手段。黄宗羲在一个书院教书,窝里装满种子,做成小盒子卖。徐方不能种地,但维持温饱的手段是卖画,但他的画没有署名,因为他没指望发财,只是在不得已的时候才卖。
事实上,徐方作为遗民,在康熙朝以后的江南地区获得了很大的声誉。很多人推崇他的节气,筹钱买徐方的画。再加上很多有钱人都想买徐芳的签名字画来炫耀身份,所以徐芳靠卖画维持温饱其实很容易。但他并没有为了生存而选择当画家。只有在迫不得已的时候,徐方才卖掉自己的画来生存。毕竟他保住了命。生活的贫困导致了徐方一家的死亡,徐方的四个儿子也因为多年的饥饿导致营养不良和身体受伤而死去。唯一的女儿3岁时因为冬天缺少御寒衣物和感冒疾病去世。
徐芳自己也在不停地生病:
其实,徐芳对繁华的渴望也很简单。清朝并没有停止对明朝遗民的呼吁,尤其是康熙,他声称“天下自古以来就是最好的”。康熙曾经在九年(1670)、十二年(1673)、十三年(65438+)招募明朝遗民最后在康熙十七年(1678),康熙做了进士,但是只有100人参加。康熙四十二年(1703),康熙出使xi安,希望见到明朝遗民李玟,但李玟只让儿子带两本自己写的书去见康熙。
作为清朝的儒官,一方面招收明朝遗民而不是康熙,另一方面作为儒生,也想结识这些正直的人。作为“中国三遗民”,很多清官都很崇拜徐方,想帮他或者见见他。
作为一个遗民,徐方以自己的生活方式与世界抗争。虽然他吃了很多苦,但他仍然没有放弃。
康熙三十三年(公元1694年),徐方写下遗言,辞世。只有他的儿媳飞轮海、孙子徐下官幸存下来,他的好朋友杨和他的弟子潘磊没有回家,成了孤儿。因1661年清朝查税,徐家与徐芳闹翻,徐芳被拒绝进入祖坟。媳妇飞轮海一方面拒绝江苏巡抚罗松的捐款,另一方面又想卖掉草堂,安葬徐芳,却被潘磊阻止。
潘磊自己给徐芳找了丧葬费。周茂造也在遗民中为徐芳筹款,但大家都很穷,筹不到钱。最后徐方的好朋友戴逸靠卖字得了40多金。然后潘磊筹集了70多金,买了一块地安葬了徐芳。之后,戴仪又卖字筹得三十余金种松柏,徐芳的丧事得以举行。
至于飞轮海和徐下官,在徐方死后,他们历经重重困难,最终相继死去。
徐方的遗言之所以让人感动到泪流满面,是因为徐方的一生是中国历史上廉洁的象征。明末清初的历史舞台上,无数文人、武将、贵族为了荣华富贵,丑态百出,比如洪承畴、吴三桂,不惜充当汉奸,挥舞屠刀,砍杀自己人给满清统治者卖命。但是,一批文人为了民族精神,与满清统治者抗争。他们目睹了先进文明地区的屠杀和压迫,因而奋起与满清统治者抗衡。徐方只是其中的一个代表,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是中国学者精神的体现。这些儒生用自己的生命诠释了一个道理:什么是诚信。
作为一个明朝遗孤,一个反对“民族融合”的文人,徐方一生似乎一无所获,留下的只有自己的刚正不阿和名垂青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