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画家徐悲鸿的一生是怎样的?
1895年7月19日,徐悲鸿出生在江苏省宜兴县的一个河边小镇。
徐悲鸿的父亲徐自幼酷爱绘画,自学成才成为当地知名画家。除了绘画,他还擅长书法、篆刻和诗歌。终其一生,他藐视功名,不问文达。徐悲鸿六岁开始随父学画,父亲却不允许他学画。有一次,徐悲鸿求一个人画老虎。他拿回家悄悄抄,不料被父亲发现。他的父亲认真地对他说:“你应该努力学习。要想成为画家,首先要有渊博的知识,养成刻苦学习的习惯。”
在父亲的指导下,他9岁读完了“四书”和“五经”。这时,他的父亲开始教他每天临摹一幅吴友如的画像。吴文儒是晚清著名的插图画家。他能在鳞片间描绘亭台楼阁、虫鱼鸟兽、奇花异草,甚至千军万马。
有时,他的父亲带他沿着河边散步,引导他欣赏和观察自然,并经常教他素描,画父母,兄弟,邻居和乞丐...但当时人民生活贫困,一个画家很难靠画画谋生或者找工作。所以父亲对他学画不抱太大希望。
徐悲鸿小时候,家乡下大雨,庄稼被吞,人都快死了,于是年仅十三岁的徐悲鸿只好跟着父亲去异乡卖画。三年后,因为父亲病重,他回到了家乡。作为长子,他肩负起家庭的重担。不久,父亲贫病交加,家里却连安葬费都没有。徐悲鸿只好流着泪向亲戚借钱。19岁那年,他过早的体会到了人生的艰辛和世事的无常。为了养家糊口,他同时在三所学校做美术老师,但工资依然微薄,只好离开家乡到上海寻找出路。但是,因为他还年轻,所以屡屡碰壁。在钱用光的情况下,我流落街头,极度失望地回到了家乡。但我还是无法在家乡谋生。我又去了上海,申请了商务印书馆的工作。我曾答应他为教科书画插图,但第二天我拒绝了他。新燃起的希望之火又被浇灭了。徐悲鸿跌跌撞撞地走到黄浦江边,望着滚滚的江水,绝望地在岸边徘徊。他内心有一场激烈的斗争:是从此跳下去休息,还是继续在苦难的世界里挣扎,与命运抗争...
就在他犹豫的时候,一只大手牢牢抓住了他的肩膀。这个人就是在徐悲鸿生命的关键时刻出现的挚友黄景倔。
善良的黄静很同情朋友的遭遇。虽然只是一个月收入十几元的穷员工,但他还是欣然收留了徐悲鸿。两个人挤在一张床上睡觉,盖着又破又薄的被子,一起吃饭,这让徐悲鸿很感动,从心底里感谢他的好朋友。期间,他每天去书店或图书馆看书,系统学习美术知识。他还阅读了大量的中外文学名著,不仅对他有所启发和教导,更坚定了他不向贫穷低头,不向恶势力屈服,努力学习,努力成才的信念。
不久,黄景仁给徐悲鸿找了一份工作,画武术挂图《谭腿图》。徐悲鸿晚上设计素描,白天修改。完成这100幅挂图,花了半个多月的时间。这套挂图很快就被中国图书馆出版了。第一次,徐悲鸿拿到了30元稿酬。
有了这笔收入,生活还能维持一段时间,徐悲鸿没有后顾之忧,学习更加努力。一个星期天的晚上,他去拜访了上海著名的油画家周翔。徐悲鸿向周翔先生坦诚坦率地谈了自己学习西画,将西画的创作技法运用到中国画中,以丰富中国画的表现力的想法。他的独到见解受到了周翔的重视。徐悲鸿也很高兴能结识这样的画家。我第二次拜访周先生的时候,他带了一些自己创作的国画和西洋画来征求周先生的意见。周先生看完作品,很高兴地对他说:“你已经具备了表达成功的条件。只要你努力,你一定会成为一个有前途的画家。”
同时,周先生也直言不讳地指出了徐悲鸿作品中的一些不足之处。他还拿出一些珍藏多年的名画让徐悲鸿欣赏,并细心地给徐悲鸿讲西方绘画史和欧洲各画派。这让徐悲鸿大开眼界,受益匪浅。
因为工作还没有落实,未来还难以预料,徐悲鸿决定去文化古都北京。临行前,他精心画了一幅奔马图,准备拿回去给来上海做生意的宜兴老乡唐先生,以答谢曾经热心帮助过他的乡亲们。在唐先生下榻的酒店里,徐悲鸿见到了富商黄振志。黄振志无意间拿起徐悲鸿带来的跑马图,一下子被深深吸引。他惊喜地说:“这是一幅好画。这幅画看似漫不经心,一笔完成,实则构图巧妙,构图细致,构思新颖。只是这位徐悲鸿先生现在在哪里?我是上海比较有钱的收藏家。我怎么没听说过这个画家?”
当他听说面前的这个年轻人是徐悲鸿时,他非常惊讶。当他得知徐悲鸿在上海的情况后,非常同情,热情地挽留徐悲鸿留在上海,衣食住行全部由他解决。
1916,徐悲鸿定居,住在“哈尔滨花园”。在这里他遇到了端庄大方,颇有才华的蒋碧薇。徐悲鸿爱上了她,江比比也喜欢这个年轻人,被他的才华所感动。可是她早就和苏州的查佳有了婚约,要毁了这门亲事很难,徐悲鸿只好把她抢走。1917年,这对热恋中的恋人登上了一艘开往日本的轮船,在那里他们开始了同居生活。
一年后,徐悲鸿回国。经过康有为的介绍,他来到了向往已久的古都北京。祖国古老灿烂的文化开阔了他的视野,汲取了营养。他通过游览名胜古迹画了许多风景画,并借此机会谈了自己的理想,表达了忧国忧民的情怀。
1920年,徐悲鸿考入法国巴黎高等美术学校,开始留学。在法国,徐悲鸿见证了卢浮宫的艺术瑰宝,包括维纳斯雕像、达芬奇名画《蒙娜丽莎》和公元前2世纪的石雕《胜利女神》。在这些艺术珍品面前,他流连忘返,赞叹不已,同时艺术创作也进一步提高。
65438年至0927年,徐悲鸿留学回国,成为当时艺术界最有影响的人物。他的绘画采用西方古典现实主义,极力主张用“现实主义”改造中国画。他总结出“新七法”,强调“要含蓄博大”、“要栩栩如生”、“要直接模仿自然”。尤其是他提出的“素描是一切造型艺术的基础”的理论,借助他在教育界的权威地位,在绘画史上产生了划时代的影响。这宣告了这种绘画形式的大体终结,宣告了从顾恺之到任伯年1000多年的中国画新一代的诞生。他的现实主义思想和从苏联传入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融为一体,成为20世纪最大的主流画派,其巨大影响是不可否认的。通过1年7个月在国外举办的“中国现代绘画展”巡回展览,打破了西方人轻视中国文化艺术的偏见,在世界艺术界树立了祖国文化的威信。
抗战时期,徐悲鸿时刻关心着祖国的安危,多次用绘画表达自己的爱国热血。他创作了巨幅油画《田横五百士》和《愚公彝山》,歌颂了军人的民族精神,激励人民在困难条件下坚持斗争。1932 65438+10月28日,日本轰炸上海,驻沪十九路军英勇抗日。徐悲鸿满怀激情,写了一幅国画《雄鸡》,“雄鸡鸣天下白”,以鼓舞士气。
徐悲鸿还热心帮助后进生,蒋、吴作人、王林一、、傅抱石等著名画家都曾师从他。他支持进步学生运动。当时,中央大学学生团体“野马会”正处于极其困难的时期。他亲自画了一幅四蹄野马的画送给了俱乐部,并画了一首题为“此世未尽,长夜未尽,大漠无涯”的诗,鼓励学生们坚持奋斗,树立必胜的信念。
65438年到0946年,徐悲鸿和蒋碧薇离婚,原因是爱好和人生观有很多不同。同年,他和他的学生廖结婚。
新中国成立后,65438年至0950年,徐悲鸿出任中央美术学院院长。1951年突发脑溢血,因过度劳累住院4个月。
1953年,徐悲鸿病逝于北京医院。周恩来和郭沫若前去吊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