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无视非议的例子


"垂帘听政"一词常见于历史文献中,是古代中国特有的一种皇权统治形式。后宫临朝称制,参与朝政,普遍称为垂帘听政。

在中国历史上,君主体弱多病,昏庸无能,或者嗣君年幼常常出现后妃临朝称制的情况。

垂帘听政的历史由来已久,历朝历代都不乏其数。根据不完全统计,历代以来临朝称制的女主有40人。分别为,秦国1人,西汉4人,东汉6人,北魏2人,唐代2人,宋代9人,辽代3人,元代11人,清代2人。

秦国的宣太后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临朝听政的女主。

根据后汉书记载:"昭王立,年少,宣太后自知事,以同母弟魏冉为将军,任政,封为穰侯。太后摄政,始于此也。"宣太后本是楚国人,后来嫁给秦惠文王为姬妾。惠文王死后,秦武王即位,却因举鼎而死,由于秦武王生前没有选定继承人,秦国宗室子弟互相争夺王位,在宣太后同母异父弟魏冉的帮助下,秦昭襄王即位,由于昭襄王年幼,便由宣太后临朝主政,魏冉辅政,长达40年。

然而这时的宣太后虽然临朝主政,却并不"垂帘",而是直接面对大臣。

历史上首次出现"垂帘"记载的是在唐高宗时期,根据《旧唐书高宗纪下》记载:"时帝风疹不能听证,政事皆委决于天后。......上每视朝,天后垂帘于御座后,政事大小皆预闻之,内外称为'二圣'"。

当时的唐高宗体弱多病,武则天素来足智多谋,善于决断国家大事。因此高宗把大小政事都委任给武则天处理,上演了中国历史上"垂帘听政"的第一幕。

到了宋代,垂帘听政制度渐臻成熟。有宋一代,后妃临朝称制的人数多达9人,但却没有造成政治动乱,反而巩固了赵宋的皇权统治。

归根结底,在于宋代建立了一套较为完善的垂帘听政制度。宋真宗赵恒的皇后刘氏,善于决断国家大事,真宗临终前,嗣君宋仁宗尚且年幼,于是指定刘皇后"垂帘听政",主政国家大事,刘皇后也即宋朝第一位摄政的皇太后,摄政时间长达11年,后来又和平归政于宋仁宗,这也是她为人所称道的地方。

纵观两宋时期,摄政的皇后虽然有9位之多,但除了章献太后听政时间长达11年,宣仁太后9年外,其余7为皇后的垂帘时间,最长者不过一年,最短者不过一天。

清代时,慈禧太后"垂帘听政"的故事人所共知。

咸丰皇帝去世后不久,慈禧太后便发动"辛酉政变",夺取了朝中大权,为避免众人非议,她拉着慈安太后一同听政,然而大事却全由慈禧太后决断。同治皇帝亲政后,慈禧太后移居颐和园,卷帘归政。

同治帝病逝后,光绪年幼,两宫太后又一次垂帘听政,直至戊戌变法后,慈禧太后大权独握,便不再垂帘了。

慈禧太后以垂帘听政为名,实则独揽大权,以实现自己的政治野心,作为大清朝的末代太后,历来为人所诟病。

本文标签: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涉嫌抄袭侵权的内容, 请联系我们删除。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