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古代闹蝗灾,会有无数人饿死,难道古人不知道蝗虫可以吃吗?


蝗灾?这个词,在经历了坎坷的上半年之后,想必再度唤醒了国人的回忆。作为一个农业大国,数千年来我们是世界上最受蝗灾之害的国家,古时候也有不少百姓因蝗虫过境而饥饿死去,甚至会出现人类相食的景象。

但现今看着劈天盖地的非洲飞蝗,再看看网上疯传的所谓?我国美食文化什么都能吃来到中国一定会被吃掉?等等的戏谑言辞,想必有不少人不禁疑惑,为何古人不可以食用蝗虫来度过缺粮的危机呢?难道是因为蝗虫有毒或是有寄生虫的缘故?

▲非洲蝗灾恐怖景象

其实根据现代营养学分析,蝗虫不仅没有毒,是野生动物中蛋白质含量比例最高的物种,其中蛋白质含比占自身50%以上,而脂肪比例却不超过自身5%,用现代健身眼光来审视,简直是最好的减肥塑形的食物。据营养专家所说,同质量的蝗虫经过烹饪后,会比同质量的牛排的蛋白质高出三四倍之多。

那么,既然蝗虫有如此之高的食用价值,为何古人却宁愿饿肚子也不吃呢?

中华饮食文化博大精深,实际上不管是汉族还是少数民族同胞,在我国民间老早便有关于蝗虫的各种烹饪食用方法,而且花样繁多,千奇百怪。在如云南这种少数民族众多的省份,便有?云南十八怪,三个蚂蚱一盘菜?的说法;再如哈尼族同胞也有独特的吃法,这道关于蝗虫的菜名为蚂蚱咸菜。

▲墨江腌蚂蚱

或许有些汉族人不太能理解少数民族的饮食,甚至觉得蝗虫有些难以下咽,但那是因为在新中国建立后,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好,蝗灾越来越少的缘故。其实现今有些都市还盛传不少蝗虫的吃法,比如我国直辖市天津,这里不仅有?油炸蚂蚱?的做法,甚至还有独特的?烙饼卷蚂蚱?的菜式。

那么,既然我们很早便有能力将蝗虫做得有滋有味,可为何蝗灾爆发的时候,人们却仍旧宁愿发生食人或者饿死的惨剧,都不用蝗虫填饱肚子呢?实际上,大致有如下四个原因。

原因之一是迷信。在古代,但凡遇到什么天灾人祸,无力的古人们便将其归咎于老天爷对我们的神罚,而蝗灾的突发性以及突然消亡都让人们感到不解,所以也将其归于老天的惩罚。

最典型的故事便是唐朝初年,盛传蝗灾,当时搞得整个国家民不聊生,不少百姓把这场祸事归咎于唐太宗李世民无德,而大臣们虽然不说,但是也有惶恐之意,搞得李世民不得不去找几只活的蝗虫来直接吃下去,缓解众人内心的不安。但纵然如此,大家还是仍对蝗灾充满害怕,仍旧不敢食用它来解决饥饿。

其实不用这件事说明,单纯是?蝗?字的写法?虫、皇?都代表了百姓们对蝗灾的畏惧,毕竟在传统文化里,?皇?字有着至高无上的意义。所以凭借这种迷信畏惧心理,纵然百姓们平时能吃蝗虫,但当它代表上天来惩罚时,谁有敢吃这种?神使?呢?

原因之二,正是因为在古人心中对蝗灾充满畏惧之心,所以百姓们往往在不到万不得已的情况下,会先吃掉自己的囤粮和腌制的食物来度日。然而蝗灾来得快,去得也快,等他们将食物吃完后,纵然饿得发狂,可这时候蝗虫已经吃掉他们的粮食,逃之夭夭了,所以他们只能遭遇饥饿的灾难。

原因之三,是蝗虫种类的问题。古代百姓大都以小农经济为生,这种经济制度极为脆弱,家中有余粮的毕竟是少数,而没有余粮的大众们老早在饥饿下,不管三七二十一,开始打蝗虫的主意,在史书上其实也有人蝗灾之时想用蝗虫做食物的例子。

▲蝗灾恐怖景象

然而,实际上蝗灾之中的蝗虫种类其实和平时人们所食用的蝗虫不同,平时人们所食用的蝗虫被俗称为?蚱蜢?,它们虽然也对粮食庄稼有一定危害,但它们的体征和习性注定它们难以形成蝗灾。而蝗灾之中的蝗虫乃是飞蝗,个头普遍比蚱蜢大,而且喜好群居,行动整齐划一,一致对外,且飞行时速高达每小时15公里。所以面对这种劈天盖地、黑云压城的蝗灾,大多数人就算想要捕食也抓不了几只,它们便全都飞跑了。

原因之四,纵然有人善于捕食蝗虫,还能够捕捉不少,可是在古代没有保鲜技术的情况下,蝗虫的肉质极易腐坏,很难保存很久。或许有人认为可以通过腌制手段将其保存,可是古代食盐乃是民生之本,也算是奢侈物件,试问普通百姓哪里来这么多钱去腌制蝗虫呢?

本文标签: 蝗虫 百姓 食用 所以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涉嫌抄袭侵权的内容, 请联系我们删除。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