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教师的教育理念


教育走向内涵发展之路,是当今国际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趋势与潮流,提升教师专业素养、提高教育质量是实现教育内涵发展的重要途径。作为历史教师如何提升专业素养呢?我个人认为历史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X

1.不断丰富专业知识,深入钻研课标教材

历史学科,涵盖的知识内容十分丰富和鲜活,随着阅读量的增加,年龄的增长,使我越来越意识到自己的无知和浅薄,我们需要不断替换和纠正已经过时的知识或错误的历史结论。历史教学的生涯,就是不断阅读和反思,不断丰富历史知识的过程。古人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境界,对于历史教师来讲,是终身信条。学科知识丰富的途径很多,根据高初中历史教材编写贯穿的史学观念,下面这几本书应该是中学教师必读的参考书目。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罗荣渠教授的《现代化新论》、《现代化新论续篇》等。

我们的中学历史教材,年年有改动,不断体现史学新成就,国家意志新要求,夹着旧教案走上新讲台,揣着旧认识解读新问题,谬误之处,不可避免。读懂教材,读透教材,不是仅仅就教材读教材可以做到的。知识的积累,是一个长期而渐进的过程,是一个厚积薄发的过程。因此,我们读历史教材与参考书,就应反复研读,左右比对,仔细揣摩。

平时的阅读是积累 ,认真做笔记和反思更是一种积累的深化和移植。有人问一位著名的特级教师,他上的一节精彩的观摩课备课用了多长时间。他回答说:“也可是说是15分钟,也可以说是一生。”这个道理,我们应深深地懂得,从而加强阅读,积累丰富的知识。否则,就是应了“书到用时方恨少”的古训了。

2.拓展知识,扩大视野

当今信息时代,不能有读书积累一定是为了超过学生的想法。学生们懂得很多,知识面很宽,我们读书只是为了充实自己和内涵,开阔自己的眼界,当然也是为了自己不落伍。世界学术发展的一个方向就是综合性不断加强,身处这个时代,仅仅是因教历史而读历史书,未免限入固步自封的境地。历史学科涉及政治、经济、科技、文学、艺术等多个领域,因而,作为一个历史教师,读书不能局限于本学科,要读杂书,杂读书,这也是提升自己专业素养的有效途径。

教历史的读一读汉语言文学,看一看哲学与社会学等等,不断地了解时事动态,不独为一时之需、备课急需而读而了解。

书读多了,看历史的视界自然放宽,大历史的意识也渐而形成。新课程标准写得好,要培养学生全球化的眼光、世界的意识。闻道有先后,为师当先行。

新课程改革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强调以学生的发展为归宿。在知识经济时代与新课改的双重背景下,历史教育中势必要求加强国际意识教育,要求我们对历史问题的认识有宏观视野、全局眼光。要放眼全球,批判地分析当今世界各国的先进文化,尽可能通过广泛涉猎和熟悉世界各国历史、文化、艺术、风俗等来开阔自己的国际眼界。其二要具有对各种信息的良好的分析和辨别能力。要善于从世界文明发展史中汲取智慧和经验,做到为我所用,以人为鉴,以史为鉴。要善于分析当前国际形势大调整大变革的错综复杂局势,树立全局观和国际化大视野,把握和平和发展的世界主题。其三需要密切关注学术动态,学会倾听外国学者与中国学者的学术观点。

3.更新教育理念与策略,跟上时代节拍

时代在更替,教育在改革。“教育”对象不断变化,人本主义教育理论认为,作为教师你并不能教学生什么,你只能教他发现他自己。我们必须在清醒地觉察到社会周遭、学生群体与个体、教育的大小环境正在发生变化,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以适于这种变化,继而自然产生有效教育的新理念,采用有效的教育策略。

个性化的时代,需要我们尽可能地了解每一群、每一位学生,甚至包括他们的家庭。多一把尺子,就多了一批好学生。我们应以一个研究者的心态,抱着认真负责任的态度从事教育。工厂可以有出废品的比例,可教育却不容许失败。

4.强化历史教师的基本功

讲述。讲述,是历史教师的基本功。于友西老先生说,即使是在西方发达国家,历史课主要还是讲。生动讲述,旁征博引,自然会引领学生进入厚重而鲜活的历史时空。

评点人物。历史人物,大人物,小人物,都是创造历史的主体。我们对历史的了解,常常是凭借了“历史中的英雄”所言所为。我们在教学中,面对学生这群“小人物”,描述评点历史中“大人物”,虽不敢任意臧否,却也可“推人及己”,让历史课更显生动,帮助学生小年纪树立大志向。

“与时俱进”。历史,是为现实服务的,历史教材的编写过程就是对历史内容取舍的过程,这取舍的标准之一就是社会现实的需要。这样做,其实也涵盖了贴近学生生活现实的意义。因此,读报订刊看新闻,乃是另一种备课。

将庞杂的知识网络化或结构化。历史知识纷繁复杂,线索众多,教师应善于将复杂的知识结构化,简单化,这符合建构主义的理论体系。只有在学生头脑中有效建构的知识才是有价值的知识。而历史学科就是一门特别强调知识积累的学科。没有知识,哪来的能力?情感?乃至于态度、价值观?

搜集和使用信息。如今,有人曾夸张地说是个知识爆炸的时代,想想我们小时候那种借到一本书即爱不释手的日子,似乎是一去不复返了。今天,不是没有书读,不是没有信息源,而是我们如何取舍、甄别、搜集、整理和使用这些海量信息。计算机和网络,真是个好伙伴,写文、备课、资料搜集和整理、备课、制作课件、统计成绩,与同仁及学生交流……都离不开它。一堂合格的历史课,实质是信息的有效组合与呈现的过程,从某种意义上看,也是与学生交流和分享信息的一段时光。

命题。老师们或许对这一话题不以为然,应试教育背景教了这么多年,几乎天天与试题打交道,哪一个不会命题?其实不然,我们大量地使用人家的试题是一回事,自己真正命出一套中规中矩,符合测量目标的题,则是另一回事。一个合格的教师,理应是一个称职的命题人。而历史试题又特别些,我们仔细揣摩一下任何一次国家大型考试的历史试题,不难发现,每一道题,不仅技术上有讲究,其思想内涵也不容忽略。所以,我们实际上应该在教学与研究试题之余,时不时地自己也来试试命题,这对提高自己的素养,也会有所裨益。

当然,以正在历史教学岗位上行走的身份,关于提升专业素养的点滴认识,不尽合理,正如“只缘身在此山中”一样,成文于此,望同行斧正。

本文标签: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涉嫌抄袭侵权的内容, 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