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白鹿(彭州白鹿镇)


彭州白鹿镇完全版

数次到成都彭州白鹿镇,是因为那里的山水人文实在吸引人,是因为陪同亲人和朋友,是因为没有什么原因,春天里山花烂熳,夏天里山风习习,秋天里天气晴朗,秋高气爽,想起来就去了。

每次都喜欢沿着湔江通往通济镇、小鱼洞和白鹿镇的公路驱车而行,或者也绕一下从河对岸经过丹景山、海窝子古镇前往,两边的青山与开阔的河面让人赏心悦目,40~70公里行驶时速让你有充足的闲暇,尽情地欣赏乡村美景与大自然。

前年十月里去时,沿途比以往热闹了许多,以往较为冷清,而这次时不时可以看到新修的休闲度假村。这不,一个似乎是新近开发的“樱花谷”立起了醒目的门眉,进去有一处老年活动中心,小桥、流水、人家,倒也和谐益人,虽然不在樱花季。

白鹿镇山峰起伏,森林覆盖率达90%,有“天然氧吧”之美誉;白鹿河清澈蜿蜒,穿行在山间石滩,沙沙的流水声伴着山林的鸟鸣,美妙无比。

在其秀丽独特的景观中,还隐藏着冠以“青藏高原冰川漂砾”地质奇观的国家级龙门山地质公园核心景区,即塘坝村的大小百余溶洞,奇特各异的石笋、石钟乳、石幔、石柱、石瀑等各种造型景观充溢其内。

“白鹿渺渺随仙惟古镇鹃啼依稀蜀韵,丹花盈盈语客有教堂诗唱仿佛欧风。”著名诗人流沙河的题诗,描绘出一幅如仙境般的水墨画。

白鹿镇,名源于白鹿山,《华阳县志》等古籍皆有对白鹿山的记载,今通称白鹿顶。其形如覆钟,突兀于群山环抱之间,风光无限。而白鹿,则是源于樵人射鹿的史前传说,人文景观历史底蕴十分厚重,始建于清朝乾隆十九年清代白鹿场老街虽历经沧桑,但至今依然散发着迷人的悠悠古韵。

法式风情小镇,情调浪漫,色彩艳丽,阳光下能够强烈地感觉到热烈舒畅。

法式风情街前原来的平坦广场(见上图),被改造成一个圆形凹型的露天音乐剧场,煞是费了一番苦心。

历经“5.12”大地震洗礼的白鹿,旧貌换新颜,鳞次栉比的法式建筑,点缀于青山绿水之间,色彩斑斓。法式风情街、中世纪城堡、遗址公园、中法桥、溶洞飞来峰、白鹿民宿乡村酒店……形成了今天独特的风景线。而且每一次去都能发现新的景观,她的不断求变让你惊喜,耳目一新。其实,我认为有三大看点在不断地吸引着游人:带有历史渊源的法式风情街、地震遗址学校、领报修院和白鹿河上的“中法桥”。

不少小小的休闲场所,就像这家“梧桐树下的故事”,非常有情调哦。

风情街旁的住宅楼,有镇上居民居住,阳光下、树荫里,其乐融融,幸福无比。

?离老街不远的彭州市白鹿中心学校,地震时断裂带刚好从两栋紧邻的教学楼中间通过,靠山的一栋被抬高了近3米,留下一个陡坎。所幸两栋教学楼安然无恙,近千名师生平安撤离。白鹿中心学校后有了被网友誉为“史上最牛教学楼”的称谓。

前两次到领报修院都没有进到里面(还没有对外开放),一次是徒步六公里沿白鹿河进去,一次是坐电瓶车进去,而这次,旅游山道直接修到了领报修院,直接开车进去方便多了。

徒步的那次是一路打听往山里走,据说“书院遗址”在3公里外。

见有村民在熏制黄莲,我们很感兴趣。村民们说,他们熏制的黄莲要卖到医药公司去,年收入好几万。还告诉我们以前那些有房屋的地方还有法式街道,后来都建了民房,成了农田。

村民还作为讲解员告诉我们,脚下的这处高坡,原来是跟下面平齐的,“5.12”大地震时突然隆起,形成了现在的高坡,他们管这里叫“新加坡”。

朋友曾在煤矿当过矿工,对这里的地质构造很感兴趣,不一会儿就在山岩间发现了煤削,不多久还发现了废弃的煤矿呢。以前,此地产煤,现在煤矿关闭。下图右下纵深的白色建筑上标着“国家煤矿主井”的字样——

山路蜿蜒,风景不错,还有建造得很好的农舍点缀其间。这些农舍,应该就是大地震之后援建的。

走了一个多小时,哪里才止3公里,起码也有5、6公里。最后,终于到了我们要造访的地方。后两次是乘坐电瓶车和开车进去,爽多啦。

白鹿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宗教人文资源。 《华阳国志》载:周慎王五年(前316年)秋,秦伐蜀,蜀王败绩,为秦军所害,其傅相及太子退至逢乡,死于白鹿山,开明氏遂亡。由此可见白鹿之名源远流长。全镇共有寺庙宫观遗址17所,均为佛、道两家所建,道教二十四治之漓沅治也位于境内。清末民初,法国天主教传教士在此创建教会活动场所多处,以上书院(领报修院)和下书院(无玷书院)最为知名,其中上书院为培养高级神哲人员的高级修院,“5.12”前保存完好,被毁后重建。

真奇怪,法国人为啥子要把领报修院修在深山老林中,当然选址风水相当不错。我想是不是因为修行不应受到外界打扰,修行之人外出也十分不便,修行需要远离尘世吧。

天主教于18世纪中叶传入四川,彭州受到深刻的影响,成为四川天主教成都教区的一部分。领报修院则是四川天主教成都教区培养教职人员的神职学院,有上书院和下书院两处,是四川天主教成都教区的宗教中心之一。始建于1895年,建成于1908年,建筑采取中西合璧式风格,层次感强,优美高雅。主教堂酷似巴黎圣母院,在巍巍群山映衬下更显肃穆圣洁。

据说,当时教堂里的彩色玻璃等都是从法国运来的。这个上书院教堂是当时成都地区最大的神学院,规模宏大。可惜,在后来的山体滑坡中神学院被掩埋了大半。只剩下前院的这个圣母堂和周围一圈老建筑。

几年前领报修院内部没有开放,只能看到外观。

后来全面对外开放。

想像一下,当年的神职学员,被“关”在这个深山老林中,是何等的寂寞;但这正是他们“求学”和培养“神职精神”的必要氛围。

彭州白鹿河风光@中法桥

(以下文字来自网络)

中法桥,又名金桥,始建于1893年,由当时的下书院院长法国人鱼霞松亲自设计建成,砖石结构,双孔拱桥,全长30.8 米,宽4.7米,跨度9.65米,拱高5米,桥栏高1米,桥面用青石板铺成。原桥古朴典雅、工艺精巧,见证了两国跨越地理鸿沟、共谱友好沟通的历史进程。它历经1947年、1953年、1982年几次特大洪水洪峰的冲击,即便洪水淹没了整个桥身仍然毫发无损,却在5.12汶川大地震中轰然垮塌,仅存一半桥身,不能通行。作为中法友谊与地震遗址的历史遗产,中法桥遗址将长久保存。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链接: /thread-11053377-1-1.html

美丽的白鹿河休闲区(2019年4月):

中法桥只剩下半个桥身(一个桥洞):

夕阳西下,景色很美。每一次,我们都是依依不舍地离开白鹿镇和它的童话故事。

本文标签: 书院 遗址 天主教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涉嫌抄袭侵权的内容, 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