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我一份漳平双塔的历史简介


泉州古建筑的突出成就,是在结构上保持了唐宋风韵,又充分利用当地资源丰富的优质石材,不仅坚固耐久,而且经过精雕细刻的艺术加工和配以绚丽夺目的彩色绘画,更显造型优美。开元寺的大雄宝殿,俗称“百柱殿”,重檐九脊,分柱网、铺作、屋顶三个结构层次,组合有序,功能明确。文庙的大成殿,柱网布局开阔,结构严谨,是福建古代最大的学宫。

<br><br>两石塔分列在寺院东西两侧,东塔又名镇国塔,西塔又名仁寿塔。塔身极为牢固,遇8级地震而不倒。塔上各层仍可见栩栩如生的石雕,其风格融合了古越文化、中原文化和海外文化的艺术精华。

<br><br>

<br>

<br><br>镇国塔和仁寿塔地基选在硬塑性老粘土上,坚固结实;石构八角形塔体,整体性强,刚度大,虽经多次强烈地震和台风,塔身主体依然屹立无损。

<br><br>

<br><br>东西塔是中国现存最高的仿木结构楼阁式石塔,是泉州侨乡的徽识,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开元寺建筑群的重要组成部分。 东塔名镇国塔,始建于唐咸通元年至六年(860-865),原为九级木塔。南宋宝庆三年(1227)重建为七级砖塔。南宋嘉熙二年至淳佑十年(1238-1250)改建为今之五级石塔。西塔名仁寿塔。始建于五代梁贞明二年(916),初为七级木塔。南宋宝庆三年(1277)重建砖塔。南宋绍定元年至嘉熙元年(1228-1237)改建为今之五级石塔。 东西塔是八角五层仿木楼阁攒顶式建筑,东塔高48.27米,西塔45.06米。双塔项弥座、塔身、塔盖内外全用白色花岗石构筑。两塔共用石材6293立方米,总重约19510吨。塔基厚实稳固,1604年(明万历13年)泉州大地震安然无碍。两塔每层八面四门,隔层门与龛错位。双塔身上下内外飞檐翘脊、栌斗华拱、拦额楣坊、淮廊勾栏交相联结,缜密牢固。塔刹铁铸,从刹座到鎏金葫芦,高度分别为11.1米和10.65米,各系八条大铁链于刹顶与檐角间。翘檐角系金属铃铛共80只。 东西塔佛教艺术石雕,异彩纷呈。双塔壁上分布160尊人物浮雕,有菩萨、罗汉、金刚、天神、高僧和皈依的帝王、太子、命官、居士以及佛教故事人物,中间又有陪衬人物、禽兽22个。双塔檐间雕有80尊守望神将。其须弥座雕有佛传图37方,龙凤狮鸟花卉48图,负塔侏儒16尊。台阶两侧象眼板有浮雕。 登塔眺望,近处街衢花树,远处田畴山水尽收眼底。

<br>好象不是这个答案,算是给自己充电了

本文标签: 南宋 东西 人物 文化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涉嫌抄袭侵权的内容, 请联系我们删除。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