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如何来的?


因为“江山”一词,实与“太平”(《山川典》中传“舜制小笛,令人依韶协奏是为太平乐”)、“四明”(《天文训》中传“日出汤谷是为晨明”)等词一样,都传承着远祖一代的历史出处。故“江山”一词,最早应来自《山海经》中“江山之南栖为吉,不寿者乃八百岁”的这个典故。其中的“南吉而寿”意思,就是江南盛行的“福如东海、寿比南山”吉对了。“福如东海”指的东海的“江山”之吉(东海神洲);“寿比南山”指的是江山之南寿比八百的“彭祖”一事。《列仙传》中有云,“彭祖,历夏至殷末,寿八百岁”;《史记》上载为“陆终之子”;《神仙传》中叙:“殷王问道以后不见其踪,闻人于流沙之国西见之”;《地理志》上记:“彭城县,古彭祖国也”。这系列的与“彭祖”相关记述中,多少也能说明一些在“殷汤”的这个历史时期中,是有过这么一个历史人物的。他居于江山之南,他寿及仙年八百。传说古慈溪城南的小“彭山”,就是神话中“彭泽”的所在地。山上原来确有一座年代悠久的唐砖古塔,只是近年来才作了全面的重建。这座小小的彭山之下,到现在都还有宋代的石刻闸记,而像“龙头回首十八湾”这样的民间传说,都与它所的古庐江大拐弯处有关。故“彭泽”之地的历史也是有其可能的,因为金沙之川恰巧就在它西北云湖里(原有会龙庵),跟《山海经》中彭祖“流沙之国西见之”的意思很相仿佛。我们虽然已不知道“彭山塔”所葬的究竟是谁,但从“江山、彭泽、流沙”这三个神话的地理关联来看,无疑就是河姆渡人的自然部落地。其中江山正是“慈湖遗址”,彭山近“傅家山、八字桥遗址”,它们都是河姆渡文化的出土地。这一吻合可给我们的想象余地大极了,因为传说中的中国炎黄时期约在4000年到5000年前,而江山之南的王家坝古城基,其遗址年代也是4000年-5000年前。禹以“夏”姓而朝于天下,又以“王”者而会诸侯于会稽。那么从《史记》和《越绝书》都载禹葬会稽一事来推断,夏朝一族可直至周代商殷,基本都为河姆渡的东海人了。可惜历史的地名会随着人的迁徙而东奔西走,要寻出最初根底难度可就大了。

本文标签: 江山 东海 八百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涉嫌抄袭侵权的内容, 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