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家庄镇刘强的历史
刘腔作为一个地方戏,是在它大体成型之后才开始走上舞台的。一年一度的庙会期间,艺人临时上课上台表演。伴奏乐器逐渐完善,角色分工越来越细,对服饰、脸谱都有严格的要求,刘家庄、即墨、刘强的流传区域也越来越广泛。65438年至0900年,在即墨西部的刘家庄、七集、石峰店、南泉等地,艺人们组织了5个初具规模的刘强班社,在平度、叶县、莱阳等地巡回演出。20世纪初,艺术家们陆续到青岛,在台东、四方、沧口的小剧场演出。这一时期,刘强演员与其他剧种同台演出,广泛吸收其他剧种的精华,使刘强在艺术上日趋成熟。由著名的刘腔演员刘森(左联)、刘猛(德昌)、刘晓(石红)、刘玲(邦军)组成的刘腔戏班,被称为“四喜班”。这一时期是刘强发展史上的“黄金时代”。
65438年至0954年,即墨西部的刘腔艺人在刘的带领下,组成了即墨曲艺刘腔剧团,在县内的兰村大众剧院和信义剧院演出。1956年改制为集体所有制专业剧团,更名为“即墨县刘强剧团”。1950
张等艺人于1995年在青岛组建“刘金星羌族剧团”,6月1959更名为“青岛刘羌族剧团”。1954年8月,在第一届鲁剧观摩演出大会上,刘强的传统剧目《求功夫》获得优秀剧本奖,刘强演员张获得优秀演员奖。6月,1959,11,青岛刘强剧团进京演出,并赴中南海汇报演出赵美蓉《观灯》、《剪袍》等传统剧目。刘强已经发展成为家喻户晓的国剧,进入全盛时期。文革开始于1966。
之后,职业刘强剧团被撤销,业余刘强剧团被解散。1976 10,即墨刘强剧团重组成为刘强唯一的专业演出团体,被文化部列为“天下第一团”。1984,青岛电视台录制刘强电视。
戏曲电影《王三卖鱼》1985获首届中国戏曲电视电影“鹰象奖”二等奖。1989 65438+10月,即墨刘强剧团再次赴京,演出大型现代戏《爱情之间》,受到首都观众的一致好评。2002年,即墨市文化局出版。
《即墨刘强作品选》,收录刘强剧目20余部,出版VCD光盘,录制部分传统刘强剧目。
20世纪20年代开始,受其他剧种影响,刘强开始结合当地民间武术表演武术,京剧蓝调、武生出现,逐渐形成程式化的武术套路。刘强的曲目相当丰富,传统曲目120多首,移植曲目80多首,现代曲目40多首。主要传统剧目有四大京(东京、西京、南京、北京)和八大录(罗山集、绣花鞋集、玉杯集、金钗集、风筝集、钥匙集、兰斯集、火龙集)。移植剧有《逼婚》、《秦香莲》、《打金枝》、《莲花灯》、《凤还巢》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