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国防的兴衰
(古代国防)
中国古代国防是指从公元前21世纪夏朝建立到1.840年鸦片战争,近4000年的漫长历史。其间,中华民族经历了无数次战争的锤炼,形成了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培养了自强不息、勇往直前、不畏强暴、保家卫国的尚武精神,最终成为一个疆域辽阔的多民族国家。
1,古代国防政策与国防理论
大约公元前21世纪,中国古代社会开始从原始的氏族公社社会进入奴隶制社会,国家出现了。从此,作为抵御外来侵略和征服他国的武器——国防备忘录的雏形出现了。在随后几千年的战役中,为了保卫国家,逐渐形成了中国古代的国防政策和理论。
春秋战国时期,由于各诸侯国之间接连不断的战争,国防观念迅速加强。当时的百家争鸣虽然在政治和哲学观点上很高明,甚至在国防上也是一致的。形成了“义战而不非战”、“不攻而爱而不惩”、“以义治国而用兵奇”、“富民强兵”、“文武结合”、“崇尚战争、善于战争”、“不战而屈人之兵”等思想,显示了春秋战国时期对军备和国防的重视。主要表现在:军事艺术异常活跃。现存最早、影响最大的著作《孙子兵法》就是这一时期的杰出代表作。其他有影响的作品包括伍兹,孙膑的孙子兵法,司马法,魏辽子和刘涛。千百年来被奉为军事学经典的七部著作中,有五部产生于这一时期。百家争鸣的广泛军事论述,共同形成了中国军事艺术史上的第一个高峰,奠定了中国国防理论的坚实基础。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战争观,提出了战争的总指导原则。比如孙子的指导原则,比如“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显战为先”,“斩敌之手,不战而胜”,“用智使力”。这些指导原则概括起来精辟,至今仍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总结了一整套治军方法,形成了较为合理的军队编制结构;重视改进武器装备,发展多种多样的武器装备,明确提出把军队的教育训练作为治军的首要任务,提高军队质量。
历史进入秦汉隋唐五代,中国的国防建设进一步发展。
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221年,经过10年的统一战争,秦国先后吞并六国,结束了历史上的长期分裂,第一次建立了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标志着中国封建社会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随后的唐、汉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军事上处于扩张疆土的鼎盛时期。1300至10世纪中期,中国古代国防政策和理论得到进一步发展。主要表现在:开始全面梳理兵法,初步形成古代军事艺术体系。经过三次大规模的整编,形成了军事战略的战术、军事战役战术的态势、军事天文气象的阴阳、武器装备的制造和使用技巧四大类,构成了比较完整的军事艺术体系。此外,战略思想趋于成熟,战略防御思想得到进一步完善。
从宋代到清初,中国封建地主阶级有所衰落,但在军事上,进入了冷热兵器并用的时代。因此,国防政策和国防理论也有了相当大的发展。武术开始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北宋初期,武学被文治所控制,国人从属于皇军,导致国防衰落。宋仁宗时期设置了“武学”,进而设置了武学,为军队培养和选拔了大批军事人才,也繁荣了军事艺术,明清更是将武学推向了更深的层次,甚至出现了文人谈兵,武人用词的局面。大量军事著作出版,军事思想研究系统化发展。
总的来说,中国古代国防理论主要有:“以民为本”、“居安思危”的指导思想;“富民强兵”、“兵农结合”的国防建设思想;“爱国教战”、“尚武”的国防教育思想;“不战而屈人之兵”和“保家卫国、全军覆没”的国防斗争战略。在这些思想和策略的指导下,中国消除了无数外族入侵带来的战争灾难,为中华民族的繁荣和国家的发展提供了基本的生存条件,甚至使国防一度有了“中国安,四夷自容”的荣耀。
2、古代军事建筑。
军制就是我们常说的军制,也叫军制。是一个国家或政治集团组织、管理、维持、储备和发展军事力量的体系。中国古代军事制度建设主要包括军事领导制度、武装力量制度和兵役制度。
在军事领导体制方面,夏商周时期,一般都是国王负责指挥,没有形成专门的军事领导机构。春秋末期,国家实行三权分立,军事指挥机构主要由(将军)组成。战国时期,将军开始独立作战。秦统一全国后,设立专门的军事管理机构,以邱为最高军事长官。隋朝建立了三省六部制,设兵部主管军事。宋代设立枢密院,作为军事领导的最高机构,主官为文官。主要目的是防止“强大的将军们”支持自己。枢密院有权调兵但无权指挥,将军有权指挥但无权调兵,形成了枢密院和将军相互牵制的局面。虽然各个朝代军事领导体制的做法不同,但皇权至上,军队的最终分配和使用始终掌握在皇帝手中。
在武装力量体系方面,秦朝以前,武装力量结构单一,一个国家通常只有一支国军。自秦朝以来,国家的政治制度逐渐完善,生产力不断发展。因此,各个朝代根据国家的形势和国防的需要,以及驻军地区和任务的具体情况,将军队分为中央军、地方军和边防军三种,并对军队的编制制度、驻守边防、兵役、军事动员、军需、驿站渠道、军械制造和运销等作出具体规定,并以法律的形式规定下来。
兵役制度随着各个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人口和军事需求而发展变化。奴隶社会时期,生产力低下,人口稀少,战争规模小。主要实行文官制度。在封建社会时期,民军制度逐渐演变为适应当时历史条件的兵役制度,如秦汉时期的征兵制、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世界兵制、隋唐时期的官兵制、宋代的征兵制、明代的卫所兵制等。
3、古代国防工程建设
中国古代为了抵御外敌入侵,巩固边海防,修建了大量大型国防工程。比如城市,长城,京杭运河,海防要塞。
在中国古代国防建设中,建城时间最早,数量最多。城楼最早始于商朝,随后,城楼规模不断扩大,结构日趋完善,一直延续到近代。因此,在中国古代战争中,城市的攻防作战成为主要样式之一。
长城是城市建设的延伸和发展。春秋战国时期,开始修建长城。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了巩固国防,抵御北方匈奴的入侵,公元前214年,将秦、赵、燕国北部的长城连成一体,形成了西起临洮(今甘肃岷县)、北至阴山、东至辽东的宏大工程。经过历代多次修建和连接,全长12700里的万里长城形成于明代,西起嘉峪关,东至山海关。
京杭大运河是中国古代修建的一项伟大的水利工程。杨迪时期,招募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对原有的旧河道进行拓宽和连接,形成了北起通州(今北京市通州区),南至杭,全长1.794公里的京杭大运河,将南北诸多郡县连成一线,成为军事交通和“南粮北运”的大动脉,具有极大的军事和经济作用。
古代海防建设始于明代。公元14世纪,日本海盗频繁骚扰我国沿海地区。明代在沿海重要地区修建了以卫城、新城为骨干和水陆村落、营寨、码头、平台、烽火台等海防工程体系,为抵御倭寇入侵发挥了重要作用。
4、古代国防的兴衰
国防的兴衰与各个朝代的政治、经济、军事状况密切相关。纵观中国几千年的国防史,不难发现,当统治阶级崛起,政治开明,经济繁荣,军事强大,民族团结,国家统一,国防就会强大;当统治阶级走下坡路,政治腐败,经济衰落,军事衰弱,民族分裂,国内混乱,国防削弱,崩溃。
从整个历史来看,在中国古代早期,也就是春秋战国到秦汉、盛唐时期,国防日益发展,不断强大,甚至发展到顶峰。到了它的后期,也就是中唐到宋朝,再到清末,中国的国防日渐衰落,以至于一触即溃,一发不可收拾。其间,虽然盛唐之前的晋朝有所侵蚀,中唐之后的明清中前期有所复兴,但总体上看,中国古代国防事业的基本走向是由弱到强,再由强到衰。
从汉唐明清的历史朝代可以看出,国防事业也是由盛转衰。虽然在见顶前有短暂的下跌,下跌后又有短暂的复兴,但盛衰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
(2)现代国防
中国近代国防孱弱,衰败,屈辱。1840年,西方殖民主义者凭借造舰强炮的优势,冲破大清沉重紧锁的大门,对中华民族实施残酷的殖民统治。面对西方殖民主义者的入侵,腐朽的统治者奉行的国防指导思想是“居安思危”、“卖国为荣”;国防建设的思路是“以军压民”、“穷国妻兵”;所倡导的国防教育思想是“蠢兵牧民”“不谈国事”;制定的国防斗争战略甚至是“不战而败”、“外忙必先定”。结果就是国家毫无防御,国家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惨遭蹂躏屠杀。
1,晚清国防
1644年,清军大规模入关,问鼎中原,最终建立了清朝。从顺治到康熙、雍正、乾隆、嘉庆,177是清朝的盛世。但“康乾盛世”之后,政治日益腐败,国防日益衰弱。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西方殖民主义者大举入侵。从此清朝一蹶不振,江河日下。国家无防御,内乱外患不断,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清朝的军事装备
清朝的军事装备包括军事领导制度、武装力量制度和兵役制度。
在军事领导体制方面,1840之前,清朝先后设置了大臣会议、兵部和军部作为高级军事决策和领导机构。鸦片战争后,推行“新洋务政策”,设立宰相衙门。八国联军侵华后,清朝统治者军备严重落后,试图通过改革军制来强军安国。于是,丞相衙门改为外务省,取消了原来的兵部,成立了陆军部。
在武装力量体系方面,清军入关前,军队是八旗;为弥补入关后兵力不足,投降的明军和新招募的汉人分别编组,建立绿营;1851年后,为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咸丰号召地方士绅编练乡勇,湘军、淮军逐渐成为清军主力;甲午中日甲午战争后,开始训练新军。
在兵役制度方面,八旗实行军民融合的军民制。清朝规定,满16岁以上的满族男子都是士兵,不满16岁的编为育才兵,作为预备兵。绿营人士虽是应征入伍,但入伍后编入军队,家属随营生活。其实是绿营人士,职业军人,到了50岁才放出来。湘军和淮军是由地方乡勇逐渐发展起来的部队。太平天国运动被镇压后,湘军和淮军取代八旗和绿营,成为清军的主力。甲午战争期间,湘军和淮军大部分溃散,清朝开始“效法西方之法,训练新兵”。新军采用募兵制,对入伍年龄、体格、文化程度有严格要求。
(2)清朝的疆域和边海防建设。
清初,我们重视边海防建设。在同国内分裂势力的斗争中,制止了分裂,促进了中国各民族的团结,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在反对外来侵略的斗争中,国家的领土主权得到了捍卫。这一时期,疆域西至巴尔喀什湖、楚河、塔拉斯河流域和帕米尔高原。北至戈尔诺阿尔泰和萨彦岭;东北至外兴安岭和鄂霍次克海;东至海域,包括台湾省及其附属岛屿;南至南海诸岛;西南至广西、云南、西藏,包括拉达克,建立了一个空前统一、幅员辽阔的多民族封建专制国家。道光年间以来,政治日益腐败,边海防逐渐荒废。北洋水师,清军之精华,“玩命久矣,兵不练驾。遇到敌人,就雇一个舵手,叫船夫,不熟悉水上事务。”(清稿)边防荒废,海防要塞火炮年久失修,技术性能落后,炮弹威力小,射程相当近。西方殖民主义者利用这种情况,用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封闭的大门。19世纪中叶以后,香港、澳门、台湾省、澎湖被英、葡、日占领,东北乌苏里江以东、黑龙江以北、西北的广大地区被俄国占领,帕米尔地区被俄、英瓜分,拉达克被英属克什米尔吞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