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师范大学简介

1.办学历史西北师范大学是甘肃省人民政府和教育部共建的重点大学,是国家重点支持的14所西部地区高校之一。其前身是国立北平师范大学,前身是史静大学师范学院,成立于1902。1912改为“国立北京师范大学”,1923改为“国立北平师范大学”。1937“七七事变”后,国立北平师范大学与同时西迁的国立北平大学、北洋理工学院一起组成西北联合大学,国立北平师范大学改组为西北联合大学下属的教育学院,后改为师范学院。1939年西北联合大学师范学院独立成立,更名为国立西北师范学院,1941年迁至兰州。抗日战争胜利后,国立西北师范学院继续在兰州办学。同时恢复北平师范大学(现北京师范大学)。1958之前,学校是教育部直属的六所全国重点师范大学之一。从1958划归甘肃省领导,更名为甘肃师范大学。1981更名为西北师范大学。1988更名为西北师范大学。

2.机构设置1985教育部成立了教育部直属、高等院校设立的西北少数民族教师培训中心,与学校实行二位一体的管理体制。65438至0987年,国务院在学校建立了“西藏教师培训中心”。2012年,国务院侨办依托学校建立了“西北师范大学汉语教育基地”。拥有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1个,国家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国家级科研院所1个,国家教学团队2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创新团队2个,教育部研究中心2个,省级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6个,省级重点实验室4个,省级研究中心65433个。学校现设有27个二级学院(65个系,3个教学部),1个独立学院,3个孔子学院。

3.办学条件该校具有良好的办学条件。总部占地960亩,新校区占地729亩,生态实训基地约1300亩。校舍总规划建筑面积83.3万平方米,其中各类教学辅助用房27.5万平方米。各类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价值31052.3万元,各类文献资源403.9万余份。学校建成了以远程教育、综合教务、校园计算机网络、通信网络、有线电视网络为主体的现代公共教育服务网络体系。

4.人才培训学校自独立创办以来,已培养各类学生23万余人。学校面向全国31省(市、自治区)招生,在校生30011人。其中,本科生18113,博士生392,硕士生61465438,留学生330,继续教育生5035。连续六期实施本科教学改革工程。2003年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优秀;2008年教育部英语本科专业评估优秀。2010被评为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先进单位。

5.师资队伍学校拥有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师资队伍。教职工2078人,正高级职称307人,副高级职称694人,博士学位586人,硕士学位913人。其中专任教师1272人,教授280人,副教授519人。博士生导师123人,硕士生导师898人。现有双聘院士4人,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物2人,国家文化专家和“四大群体”人才1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人,全国教学名师1人,全国先进工作者2人,全国优秀教师和“党和人民满意的好教师”1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5人,65438+ 教育部授予的高校青年教师3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3人,甘肃省领军人才一、二级52人,甘肃省“飞行学者特聘计划”23人,省级名师65438+。 学校聘请了100多名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担任特聘或兼职教授。著名教授、黎锦熙、袁敦礼、董守义、李建勋、胡国玉、吕斯百、孔、常书鸿、陈勇、黄舟、彭铎、郭进喜、李秉德、金宝祥、金、南果农等先后在学校任教。

6.学科特色学校是国务院首批拥有学士、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的单位。目前有教育学、中国语言文学、历史学、数学、化学、物理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地理学、心理学9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教育学、化学、中国语言文学、中国历史、数学、物理学、地理学7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57个博士二级学科,30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64个硕士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培育)学科2个,省级重点学科32个,省级优势学科7个,本科专业77个(其中英语、数学与应用数学、美术、汉语言文学、地理、物理、历史、化学、生物科学等9个专业为国家特色专业),形成了合理的学位授权体系,涵盖哲学、经济学、法学等学科。

7、科研学校科研能力强,历来重视产学研结合。近年来,社会科学在中国古代文学、西北史地、课程与教学论、民族教育、古籍整理、敦煌学等学科研究中优势突出,特色鲜明。自然科学在高分子化学与物理、基础数学、原子分子物理、教育技术等领域都有深入的研究。基础理论研究成果的数量和质量被SCIE稳步提升,在全国师范大学排名约10,化学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学校获得多项高水平科研奖励,* * *获得省部级奖励560余项,其中国家“五个一工程”奖1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10项(含一等奖1项),国家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教育部高等学校科研(科技)优秀成果二等奖1项,省科技奖91项,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495项,省敦煌文艺奖35项。

8.国际合作学校注重国际合作与交流,积极推进国际化发展战略。与中田纳西州立大学、南伊利诺伊州立大学、喀土穆大学、胡弗汉普顿大学、白俄罗斯国立师范大学、奥克兰大学、马来亚大学、香港大学、清华大学、台湾省等国外及港澳台高校建立了长期稳定的战略合作关系。我们与70多个海外科研机构签署了学术合作与交流协议,在联合培养学生、教师互访、科学研究等方面开展了实质性合作。目前,学校与苏丹喀土穆大学、摩尔多瓦自由国际大学、波黑萨拉热窝大学合作建立了孔子学院。

9.附属学校西北师范大学现在有一个附属教育集团,包括附中、附中、附小、幼儿园。都是甘肃省和兰州市的示范学校,社会口碑很好。它们是西北师范大学教育教学改革的窗口学校和教育实践基地。

10.社会服务学校积极适应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突出特色优势,着力提高质量,为服务地方发展做出突出贡献。一是师范教育和教育学科实力雄厚,努力促进我省和西北地区基础教育和民族教育的发展。二是人文社会科学优势突出,着力服务政府规划决策和示范区建设。三是自然科学基础研究水平较高,努力夯实我省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的知识源泉。四是艺术、体育领域知名,努力提升我省文化的影响力和竞争力。五是产学研用紧密结合,大力支持我省创新驱动、转型跨越发展战略。

11.办学定位学校高举师范教育旗帜,坚持以德育人,以教师发展为依托,突出教学重点,将科研与教学有机结合,将传承特色与创新改革有机结合,将自身发展与服务社会有机结合,夯实德智体美基础学科基础,强化应用学科社会需求导向和实用性,美化教育环境。建设培养学生人文情怀、国际视野、系统思维、批判创新思维和信息应用能力的特色之路,建设具有鲜明教师教育特色的高水平大学,努力培养更多人民满意的优秀教师和符合民族复兴时代要求的高素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