羌族的生活习俗

1,服装

男女都穿棉布或织锦(过去家庭自制的土布或亚麻布)长袍,宽松,看起来像旗袍。

男士衣服齐膝高,部分女士衬衫及脚背。颜色随年龄变化。中老年人多为单蓝黑,年轻女孩喜欢鲜艳的颜色。衣领、袖口、翻领上镶嵌着花朵,斜翻领上镶嵌着一至三指宽的花纹,有的镶嵌着梅花形的银饰,都是手工制作的。

2.规定饮食

羌族饮食丰富。主食以玉米、马铃薯、小麦、青稞为主,辅以荞麦、油麦和各种豆类,蔬菜品种多样。传统饮食包括搅拌,蒸玉米,“金包银”或“金包银”,土豆糍粑,煮土豆和猪排。

3.旅行

羌族地区山高谷窄,交通险要。羌人凭着智慧,架起了竹索桥、“吊管渡索”和木架桥,还挖了一条栈道。古时候的索桥叫“毛”,是把竹绳绑在河谷两岸的固物上。没有铁钉,也没有桥墩,而是用多根竹绳并排过河,铺上木板,把人和动物连在一起。

4.跳舞

羌族舞蹈风格古朴典雅,粗犷优美。主要分为自娱舞、祭祀舞、仪式舞、集结舞四大类。基本动作一致,各有特色。自娱性舞蹈最具代表性的类型是“沙龙”和“步步高”,与节日和喜庆活动密切相关。

5.结婚

新中国成立前,羌族男女婚姻遵循“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出现了“腹婚”、“抱婚”、“童子婚”、“买卖婚”等婚姻形式。婚姻讲究门当户对,有换房、领养孩子、抢婚的习俗。新中国成立后,自主婚姻逐渐成为多数。但传统的礼仪程序一直保留至今。

随着羌寨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得到了改善,古老的结婚仪式也增添了新的内容。传统与现代的结合,充分发挥了羌族的传统文化,增添了节日的气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