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求台湾省从古至今的历史~

在远古时代,大约25000年前的新生代晚期,台湾省位于中国大陆架的东部边缘,也就是说台湾省和大陆原本是一块连接在一起的广袤土地,属于整个欧亚大陆的边缘。就其地形而言,自西向东倾斜,一直延伸到太平洋,尤其是台湾省东部海域,不到几公里就有2000多米的倾斜度。当时,生活在中国大陆和台湾省的古人类虽然人口稀少,但他们以狩猎为食,并为了生存而相互交往。约18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海平面逐渐上升,大陆与台湾省之间的大片低洼地被海水淹没,平均深度约60米,形成了今天的台湾省海峡。当时古代人类之间的交流被不断上涨的海水阻断。春秋战国时期,居住在福建的闽人和越人为了在海里寻找食物而去捕鱼,多年的劳动经验使他们成为一个善于航海的民族。他们“以船为车,以马为马,随风飘荡”,在台湾省海峡自由穿梭于大陆与台湾省之间。后来汉武帝派人进攻,赶走了福建的越人。无力反抗,很多人逃到台湾省避难,成为台湾省的早期居民。这是从福建移居台湾省的第一批移民。当时的闽越人为了生存,不仅在台湾省沿海捕鱼,还在平原和山区耕地,并逐渐与从南洋迁徙过来的土著移民融合,成为台湾省人的祖先。现在经过几代繁衍,他们的后代就是今天的泰雅族、布农族、阿美族等民族。到了宋代,福建泉州人为了扩大贸易,来到台湾省海峡南端的澎湖列岛,种植栗、麦、麻等作物,然后把种植业引入台湾省,带去泉州瓷器,用宋币、铜币进行交易。元代,福建闽南商人跨过台湾省海峡,用台湾省出产的砂金、大豆、鹿皮等土特产交换金珠、玛瑙。随着贸易的日益频繁,许多闽南人移居到台湾省。他们不仅开垦了农田和渔场,还传承了闽南文化和民俗。台湾省海峡已成为两岸同胞贸易往来的交通大动脉和传播中华文化的桥梁。到了明朝,形势突变,朝廷下令在台湾省海峡实行“海禁”,禁止两岸贸易。即便如此,厦门海沧的严思齐、南安的郑志龙(之父)等人,身兼“海商”和“海贼”双重身份,无视法律法规,依然往来于两岸之间,将稻种、甘蔗、养牛和农业技术带到杂草丛生、瘟疫肆虐的台湾省,进行艰苦的开发。尤其是遇到自然灾害,很多闽南人被分批运送,甚至后来的闽西客家人也来开发制糖、造船、采金、盐业等产品。同时,闽南文化、闽南风俗、宗教信仰传播得更为普遍,代代相传,从未中断;特别是汉字、闽南话、客家话都流传在台湾省的南北,成为台湾省居民的共同语言。因此,大部分闽南人和少数客家人成为开发台湾省的最早开拓者。台湾省海峡已经成为连接两岸人民的天然纽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