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坊七巷简介300字

福州是一座具有20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城中的三坊七巷,是这座千年古城历史文化的精华。

三坊七巷是南后街两侧由北向南排列的十条巷的总称。三个作坊分别是衣锦坊、文儒坊、光禄坊;这七条巷是杨桥巷、朗关巷、安民巷、黄翔、塔巷、公巷和鸡皮巷。三坊七巷建于西晋后期。在王建罗城之前,福州人还在使用唐代金朝修建的副城,南门护城河外的南门街(现在俗称南街路)是繁华的商住文化区。当时闽江的沙洲沉积在那里,出现了陆河并存的“开发区”。“安史之乱”中原混战,南迁避难的各路人马自然选择了这片平地,开始了新一轮的创业安家。在南街附近形成了一个以文人阶层和文化人为主要居民的街区,也就是今天人们常说的三坊七巷街区。

三坊七巷地块位于市中心,东至八一七北路,西至通湖路,北至杨桥路,南至吉皮巷、广鲁坊。占地40公顷,白墙黛瓦,布局严谨,房屋精致,工艺巧妙。体现了闽越古城的民居特色,被建筑界誉为大型的“明清古建筑博物馆”。

自古以来,三坊七巷一直是福州最有文化的地方。三坊七巷是人杰地灵的地方,历代许多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诗人都从这里走向辉煌。一些广场名、巷名更能彰显当年的风韵与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