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个民族的起源是什么,有什么特点?
黎族人居住在海南岛通什镇等地。据考证,黎族是由古代百越民族的一支发展而来的。早在四五千年前,黎族先民就在海南岛繁衍生息,成为岛上最早的居民。黎族人自称“孝”、“暧昧”、“美孚”。黎族人名的使用始于唐末,沿用至今。黎族的传统节日有春节和“三月三”。黎族的大部分节日和汉族的一样,比如春节,基本和汉族的一样。三月三是黎族特有的农历节日,起源于黎族祖先繁衍后代的传说。
珞巴语(磅)
巴罗民族主要分布在西藏东南部,人口只有2300多人,是全国人口最少的民族。洛巴是藏人对他们的称呼,意为南方人。解放前家庭奴隶制仍然存在。1965年8月,正式承认为单一民族。生活在墨脱、米林一带的巴罗人遵循藏历,所有的节日和祭祀活动与藏族没有太大区别。锡盟的巴罗人称元旦为“调更谷乳腺手术”。很多地方至今还保留着“宗族集会”的古老习俗。早期印度占领区也有很多巴罗同胞。
满族人
满族主要分布在中国东北三省,以辽宁最多。在中国55个少数民族中,仅次于壮族,居第二位。满族的历史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肃慎人。黑水是满族的直系祖先,后来发展为女真。1911年辛亥革命后,满语改称满语。传统节日主要包括春节、元宵节、尤尔节、端午节和中秋节。传统体育活动如“珍珠球”、跳马、跳骆驼和滑冰一般在节日期间举行。黄金节是满族“举国欢庆”的日子。1989 10月,正式将每年的12 3定为“黄金节”。
毛南族
毛南族主要居住在广西环江县的上、中、下山区,毛南族是灵溪的土著民族。唐以前,宋、元、明三代的戴、凌是他们的祖先。据史料记载,毛南族古称“毛坦”、“毛南族”,于1986年8月经国务院批准,于今日更名。毛南族的节日有两个明显的特点:一是必须祭祀祖先;二是多开展歌唱活动。毛南族最大的节日是每年夏季至日后的龙舟节。在农历五月的庙会上,清明节的“赶祖会”和元宵节的“飞鸟”也是他们特有的纪念活动。
二(米)老(林茂)族
仫佬族,在他们自己的语言中,“仫佬族”一词的意思是“母亲”。仫佬族主要生活在广西罗城等县,有自己的语言,但没有文字。大部分人说汉语和壮语,使用汉语。过去,仫佬族信仰许多神,举行许多节日。除了十月和十一月,一年中几乎每个月都有节日。三年一度的“樊沂”节,又叫“欢乐和浓浓”,是仫佬族最盛大的节日。“靠粮”的目的主要是向祖先许愿,祈求人畜平安,五谷丰登。
普米
普米族的族源属于中国西北古代游牧民族的羌族支系,“普米族”意为白色。主要居住在云南省怒江彝族自治州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丽江地区的丽江纳西族自治县、永胜县、宁蒗彝族自治县。在过去,普米族崇拜许多神和祖先,大多数节日都与祭祀活动密切相关。如元旦(春节)、清明节、长夏、端午节、火把节、年味节等。普米族过去每三年举行一次小世界神灵大型祭祀活动,由全民族或全村共同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