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书纪年》中的许多记载与《史记》中的记载不同,哪个更可信?

公元279年,西晋咸宁年间,一个名叫班的盗墓贼在抢劫战国时期的坟墓时,发现了几十枚装满古书的竹简。晋人奉命整理散落的竹简,用当时的谚语研究修订释义,记录了13篇夏商时期的历史记载,称为年表,后称为竹书年表。

1,编年史书:

这是一部编年体史书,记载了从夏朝到魏晋襄王时期的重要历史记载。这本书的时代大约是公元前300年。是由战国时期的晋魏史家组成的。这比司马迁的史料早了200年,对研究先秦历史有很大帮助。从某种意义上说,具有研究价值的竹简年鉴在史学界应该有很高的地位。

2、颠覆了我们的历史观:

事实上,《竹书》并没有得到传统史家的认可,历代史籍都对此嗤之以鼻,认为是书?另类的书?。因为《竹书纪年》的内容太震撼了,几乎与史料背道而驰,完全颠覆了我们的历史观。例如,在传说中的姚舜禹时代,这是历史资料中一种美丽而和平的治国方式。

3、政治服务的可能性:

史料记载的先秦时期过于理想化,古代先民比后世文明,这是不对的。至少在我看来,人类的发展永远不会从文明走向野蛮,从优雅走向血腥。历史的车轮会短暂停止,或者后退一点。它永远不会倒退。没有先进的生产方法,食物和道德理论。在古代,祖先的时代应该是黑暗的,是血腥阴谋的残酷斗争,是性命攸关的斗争,是符合人性的。关于儒家史籍的问题很多,比如《史记》,但不能断定竹书是真的。由于支竹还涉嫌主观臆造,其录音内容不排除为政治服务的可能。

如前所述,《支竹》是由《春秋三传》时期的晋国史家和战国时期的魏国史家编纂的。历史上《春秋》三传的战国时期,礼乐崩溃,诸侯尽可能早地从属于皇帝。作为魏国的参与者,很可能通过竹简记载来宣传其合法性。因为据竹书记载,古代没有退位,只有血腥政变。自古就有。这样赵、魏、韩独立称王,说自己的行为符合史记大局,合理合法,不存在道德上的谴责。虽然竹书比儒家史书更接近人性,但其真实性也值得怀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