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中国历史考研经历?

关于考研

2020年考研,志愿复旦历史地理学院,后悔复试被刷。最后成功从陕西师范大学西北研究院转了中国史专业。我想用文字记录下我的一点点经历,希望弟弟妹妹们能少走一些弯路,进入自己梦想中的大学。

先说学历。本人本科就读于宝坻区某211。大一学期觉得自己不适合对外汉语教学,对历史地理充满期待。考虑到对学科的兴趣和转专业的难度,我选择了历史师范专业,没有参加高级考试,最后我被转到了it。可以说是有惊无险。当我得知有历史地理这样一门探索时空变化的神奇学科时,我下定决心要去读历史地理的研究生。

关于学校

首先,我没有为院校的选择发愁,而是想去历史地理学院。众所周知,复旦历史地理研究院、陕西师范大学西北研究院、北京大学中央学院是历史地理领域的传统三甲。当然这几年发展起来的中山,武大,济南,西南大学,上海师范大学也是不错的选择。在我看来,大三学生除了考虑招生比例、学科实力、地理位置之外,还可以翻翻往年初试真题,了解初试和复试的比例。毕竟就历史而言,在考试中遇到适合自己风格的题目,有助于发挥自己的最佳水平。史地学院每年都有上百人报名,总体招生比例大概是1: 10,初试50%,复试50%,复试比例接近1: 2,也就是复试会刷掉一半的学生。如果第一次测试是一张票,那么第二次测试决定留在最后。另外,2020年初三考试题难度大,只有1/3左右的学生达到了国家线。所以,一旦决定报考史地学院,就要做好从头再来的准备。另外,2020年由于疫情原因扩招,陕师大的调剂和复试比例没有参考价值。其实陕西师范大学作为一个老牌的、有实力的学校,难度并不比历史地理学校低多少。学生可以综合考虑,确定适合自己的目标院校。洗鸭子!

考研英语

真题是木糖英语真题做的,分析简洁明了,还有配套词木糖闪电版,差不多够用了。

如果从3月到4月开始准备,建议做英语的时候,按照时间做一遍,然后精读文章,可能需要时间。看一篇文章大概需要三四个小时,每个字都能看懂。如果不能,就查一下,写下来。英语就是刷真题,记住近五年的真题最有价值!但是要记住!不要刷太多,连答案都刷没用。做真题和阅读的过程就是记单词的过程。阅读中不要放过每一个字!

因为我除了听说之外英语基础比较薄弱,所以大学英语免试一年,四六级过了550+。恰好我的听力口语不好,考研初试不考,所以英语备考的时间相对较少。建议你从词汇、阅读、翻译、写作等方面攻克考研英语。词汇是考研英语的基础。总之,单词贵在坚持,背单词的时间表一定要坚持到考研前一天。推荐一下背墨墨的word app,非常好用。

阅读部分

刚开始在市场上买了一些专门的阅读书籍进行训练,但是做了一段时间后,不仅发现题型不严谨,而且和考研真题相比,在思维上也有一些差异。然后我果断抛弃了这些专门的阅读书籍,直接拿着阅读用的真题练习。当时我用的是97年开始的书,待了近三年作为最后的模拟,其他年份全部用于平时的训练。我可以负责任的告诉你,目前市面上还没有一部考研英语资料的标题质量可以超越木糖英语真题分析。如果你真的能看懂30年来,甚至是10年来所有考研真题上出现过的单词和题型,阅读a得30分左右应该是没问题的,时间充裕,复习较早的同学可以从1997年开始的真题开始入门。早期考研的英语题比较简单,没那么难读。

做阅读题的时候,我建议你先看题干,大致了解一下这篇文章讲的是什么,然后根据题干读文章。在阅读文章的过程中,可以标记出自己选择答题的依据,以便在核对答案时检查自己的思路是否正确。毕竟,重要的不是你对这个问题的最终答案是否正确,而是你的思维是否正确。另外,每次做完阅读题,也要稍微总结一下错误选择的陷阱,是因果互换,主观臆断,还是过度推断。渐渐地,当你拿到一道阅读题时,它会有条件地反映出题者的思维,这也有助于你检验你所选答案的合理性。

对于每一篇真题上的阅读,我都是在核对答案后再读一遍,把不认识的单词做上标记,通过查阅字典和手机来理解消化,然后对每一篇阅读进行口头翻译,不仅加深了对阅读的理解,也提高了翻译能力。对于阅读理解B,有的年份排序,有的年份加字幕,有的年份还原提取的句子。回答这类问题的主要突破点是找出关联性和提示词。以排序为例,段落和句子之间有很多关联,包括转折、递进、因果等等。文章往往会给出一些提示词来表达这些关系。这些都是你回答的突破点。仔细看真题就能看出具体细节。

英语到此为止。今天主要给大家讲一些读书的复习。阅读是英语考试中最能决定你分数的事情。

推荐资料:爱练有词

小红书,

考研英语高分作文,

汤池老师的视频等。

专业课程

专业课复习不是说早复习,而是复习的节奏和安排。一般来说,6-8月为基础阶段(教材内容),9-10为提高阶段(强化、做题、巩固知识点、形成框架),11-12为冲刺阶段(做题、模拟、练习考试),各阶段。以上时间表仅供参考,不存在死亡定理,复习计划因人而异,自己多思考。

我不建议太早起床或者熬夜复习。复习节奏很重要。我不看早起晚睡。有些新闻总是报道考研人1点睡觉,5点起床。其实这并不是每个人都应该学习的东西。复习节奏没有绝对的对错,就像我每天需要休息,需要充足的睡眠一样。复习效率也很重要。有些人似乎每天都早起。到了教室就开始玩手机,发呆,然后一坐就是一上午。看起来学习时间长了也没用,完全是自己感动自己,不要和别人讨论时间安排。自己的安排才是最好的安排。

冲刺计划

临近考试的时候,我每天下午都看专业课。因为专业课下午考,时间不够可以晚上再来。我可以看一章基础视频讲解,回去看一章书。视频中的每一个重点都要看懂,然后我会结合重点去做每一章的课后题,不相关的题和知识点我都会跳过。就这样,一章视频反复练习,这个过程不能超过两个月。这个过程完成后,你对整本书就有了很好的理解,你就知道该怎么考知识点了。这时候就要认真练题,结合课本,加强视频。

这个阶段是最重要的。你已经第一次读过这本书了。能不能看薄,就看第二遍了。你脑子里每一章都要有一个清晰的脉络,尤其是专业课。每一章都是有联系的,一定要联系起来看,非常清楚!第二遍过后,根据自己的学习状态和时间,可以再研究一遍习题集中的错题。结束后,你就知道会议的所有知识点了,剩下的就是根据考试的要求,认真学习真题、套路、题型、应试方式。

我给自己做的是一个周期回顾。第一轮可能感觉很抽象。看完了,什么都没有了。不要急躁。我给你的建议是背诵,不要追求理解,尽量去记,记完之后你脑子里就会形成一个画面。有空的时候多看看,加强整体框架。

每一轮复习之间,都要查看历年真题,了解自己的水平。第三轮之后基本就是查漏补缺的阶段了。你要边做真题边做总结,做笔记,总结一些难点,总结自己的一些解题经验。这方面因人而异。

小建议:

整理笔记时,不仅要记录书中总结的内容,还要自己展开。我们不仅要知道书中的原话是怎么说的,还要知道一般的用法。

建议你多思考多联想,拆分单个关节去想象。本章要求对前面所有知识的掌握和灵活运用。建议你先掌握基本的解剖学知识,再去攻克这部分。请记住,其余的每一章都有许多音阶。大家在学习的时候一定要想象它的实际应用。相对于前两门课程,可能会有更多的内容,建议大家重点学习。

推荐书籍:

朱少厚《中国古代史》、

李侃的《中国近代史》等。

专业课的内容大部分来自书本。即使可能有过顶的问题,也是有规律可循的,要么是学校老师的研究重点,要么是他某本书的内容。把书上的知识学好是可以的,但是切记不要抄书。书本上死板的答案容易引起老师的反感,分数也不是很高。试着自己整理总结一下。

关于复试

初试后休息一周,就可以开始准备复试了。

如果说初试偏向于考察基础知识的全面性,那么复试则是全面考察我们的学术意识。这包括我们感兴趣的问题,使用的方法论,问题下的史料,我们对这个问题的基本学术观点,以及可以找到的突破口。相比初试,复试要求一个东西,它的特长和一些个性化。所以这些都不是记忆和背诵就能形成的特征。就应试策略而言,不要过于注重通史,而应该探索和摸索自己的问题和方法论。其实复试是历史考研最关键的一环,也是学习更多经验最重要的一环。

复试是对我们综合能力的考察,历史地理研究所和陕西师范大学的复试流程基本相同。就是学生先自我介绍,然后老师根据自我介绍提问,不要说不确定的话。不要给自己挖坑。最后考个5分钟的英语口语,但是复试中英语的比重很小,不用太担心。总时长约20分钟。我觉得老师主要从本科毕业论文、阅读积累、身心素质三个方面考察我们是否有科研潜力。历史地理研究所和陕西师范大学不提供参考书。根据现有经验,至少要认真准备三本。一类是研究方向上的专著,如马的《中国历史城市地理》。

石坚雅《中华帝国晚期的城市》等。

除了总结基本内容外,可以关注作者用了哪些材料,有什么自己的见解。同时要阅读总结性论文,了解学术史和把握最新研究动态,也要有针对性地阅读意向导师的研究成果。第二,文献学的书,比如杜泽逊的《文献学大纲》,经常会提出清代可以用什么文献之类的问题。

第三是至少看一本完整的古籍。由于历史地理学的学科特点,如介绍自己的家乡,从家乡到本科学校的景观变化等。,都是常见问题,可以适当准备。当然,你可以在复试前尝试联系导师,但一般不会给出明确的答案。总的来说是公平的。

最终总结

关于调整,我只想说两点。第一,复习的时候不要把调剂当成退路,否则你会发现调剂的难度比你想象的要大得多,一般不可能调剂到和报考院校同级别的院校。当然,没有下限。第二,高考在初试时能有多高,因为我们发现初试分数足够高,在调剂中有超级明显的优势,至少能保证有学习。

考研期间只想着这一件事。不要想我考不上怎么办,考低了怎么办,调剂了有哪些学校,这份工作感觉还不错。我应该去面试吗?如果留下太多后路,往往会一事无成。想考研,就要硬着头皮努力学习,不遗余力。考研真的不容易。身边的同学都去实习了,尤其是复旦,很少有人把考研当回事。每天为了考试而复习真的是一种生理和心理上的煎熬,他们的决心时不时会动摇,随时会受挫。坚持到底,全力以赴,结果不会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