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尔格特草原的人类历史

史前时期,诺尔屯是中华民族重要民族源——古羌人繁衍生息的重要场所。它属于西戎。先秦时期属河曲支羌戎管辖。南北朝时,属吐谷浑。初唐时由松州举办。贞观十二年,被吐蕃占领。元朝时,在秋吉乡建立。明代属松潘魏。清代属张拉营管辖1953年6月,诺尔盖保佐行政委员会成立,为过渡性县级行政机构。1956年7月正式建县,隶属阿坝藏族自治州。相传,第四十代藏王赤祖德赞(815-838)时期,若尔盖派大臣嘎依西达吉征服边境,驻扎在现在的诺尔盖地区。他的后代若巴盖登掌管钱粮税赋,百姓简称他为“若盖”。后来被命名为诺尔盖,后来发展为若尔盖嫩瓦、若尔盖多玛等部落。

同时,诺尔盖也是西藏文化三大区域之一安多文化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长征

红军长征在四川停留的时间最长,经历的地域最广,面临的环境最艰苦,战斗最辉煌,付出的牺牲最大,这些都在有着世界松潘草原之称的若尔盖草原得到了体现。

据史料记载,埋在草原(主要分布在若尔盖县镰刀坝、保佐牧场、班尤草原和红原县色比坝、龙日巴)的红军战士约有一万人,红军进入草原时几乎处于绝望的边缘。

人们经常用“诺尔盖是红军长征经过的地方”这样的光辉话语来说明诺尔盖与中国革命的非凡关系及其历史地位。其丰富而沉重的含义,不仅意味着惨烈的红军长征在若尔盖“过草地”,也意味着巴西会议使党和红军摆脱了政治困境;保佐之战打开了北上的胜利之路,高原上的牦牛和青稞拯救了红军“三渡草地”。如果没有巴西(今盘州)农作物成熟的保证,红军可能会如蒋介石所断言的那样死去。正是因为若尔盖地区为党和红军克服政治、军事、经济三大危机提供了重要条件,才不可避免地成为红军三大主力在二万五千里长征路上集结、共同北上的唯一起点。因此,诺尔盖草原在长征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历史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