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怎么教?

一、设置有效的问题情境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设计问题,选择学生感兴趣的问题,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通过自己的认真思考得到准确的答案。这就需要教师给学生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使学生的思维与教师提出的知识点保持一致。具体来说,教师可以创设多样化的问题情境:一是教师要重视课本中有用的材料并在备课中充分利用,利用课本中的图片、史料等材料创设问题情境,更有利于培养学生挖掘课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在《鸦片战争的迷雾》课上,老师可以结合课本上“林则徐”的图片进行提问,让学生收集关于林则徐的信息,引导他们深入思考。这种教学方式既能充分利用教材,又能节省教师更多的备课时间,为学生提供方便。其次,拓展教学内容。在备课阶段,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新闻资料、资料图片、视频等素材来设计问题。借助视频资料,间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同时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帮助学生探索和发展自己的思维能力。比如在《美国的诞生》课上,《大国崛起》中的美国部分首先是通过多媒体播放给学生听的。这一部分详细介绍了美国刚刚独立的背景,1787宪法的颁布,两党制的形成和发展。在学生对美国联邦政府建立的历史有了大致的了解后,再详细的给学生讲美国联邦政府建立的教学内容,并结合课本提问,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再次,利用文献创设问题情境,就初中历史和社会教学而言,辅助学生学习知识最重要的部分是历史文献。在老师讲解了历史文献之后,学生们陆续形成了对历史的认识,而在老师讲解文献的同时,学生们也逐渐形成了历史感。文学在历史教学内容中占有很大比重。利用文献创设问题情境,有利于引导学生形成历史与历史相结合的历史思维,从而加深学生对史料的阅读理解能力。比如在“唐朝兴亡”的课程中,老师可以融入一些关于楼德爷、狄徐人杰等人的史料,让学生分析武则天时期在政治、农业、科举等方面采取的措施。最后,引导学生参与角色扮演,深刻理解教学内容。比如教师在讲授唐代三省六部时,可以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组织学生创设问题情境,以帮助学生准确理解和掌握内容。例如,九名学生被分配扮演三个省的六个部门的行政长官的角色,并向其他学生解释他们的职责。比如唐朝某年黄河泛滥,下游百姓无家可归,三省六部哪个部门应该负责治理洪水,安置百姓?这种教学方法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课堂教学气氛,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第二,课堂提问技巧的掌握。教师是教学活动的设计者和领导者,需要用恰当的提问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基于此,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严格看待问题设计。首先,在充分尊重教材的同时,结合社会热点和学生学习情况设计问题;其次,将重难点问题与教学内容巧妙结合,引导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对重难点知识逐一消化,设计问题要结合课本、教材内容。此外,教师还要引导学生主动提问,及时解决相关问题,最终帮助学生掌握知识的整体结构。最后,老师需要严格控制一节课的提问数量,在适当的时间点提问,杜绝一直提问。同时,他们也要注意提问的联系,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对于初中生来说,他们的思维活动一般是从低潮发展到高潮。基于此,教师提问时要结合学生思维活动的整体规律。准确控制提问时机,可以在课堂气氛安静或者学生思维停止的时候提出问题,可以让学生思维更加活跃,改善整体教学氛围。另外,学生提问后,老师可以反问他们,而不是直接告诉学生正确答案,而是把问题抛回给学生,引导他们思考自己的困惑,找到有效的解决方法。教师可以要求其他学生回答学生难以独立解决的问题,然后提出类似的问题,要求学生回答。通过这种教学方法,鼓励教师、学生和学生之间进行良好的互动和交流,帮助学生有效地掌握所学知识。还有一点老师要注意的是,老师要注意学生提出的每一个问题。即使学生提出的问题不严谨,教师也要认真对待,对学生的回答给予积极的评价,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来自教师的尊重和认可,增强学习的自信心。第三,引导学生通过合作探究解决问题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如果学生不具备良好的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合作探究来解决问题,从而进一步鼓励学生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有效地培养自己的问题解决能力。在共同学习和交流的过程中,学生还能获得意想不到的收获:学会倾听、尊重和理解他人的观点和想法,促进学生形成尊重他人的良好品质;引导学生将自己的想法与他人的想法进行比较,在比较的过程中取长补短;学生在与其他同学交流时,要坚持自己的观点,不要随波逐流,这样才能促进学生形成积极探索、正直诚信的良好品质。此外,合作探究教学法在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中的应用,有利于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充分展示学生的主体地位,进而形成相互尊重、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比如老师再讲一次“人生的时间戳”,学生可以合作探究,课后收集资料,与长辈交谈,总结不同时代人们的价值判断和生活品味的差异,思考这些差异产生的原因,总结出人生的时间戳。一些学生收集换洗的衣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流行军绿色制服。改革开放后,衣服变得五颜六色,款式丰富。21世纪,衣服变得越来越时尚。有同学收藏房屋变迁,比如建国时期的小土房,70年代末的筒子楼,80年代的福利房,90年代的商品房,21年代的高档公寓等等。出行方面,建国时期基本靠步行。60年代出现了拖拉机和卡车,70年代出现了自行车,80年代出现了公交车,90年代出现了私家车,21世纪出现了地铁、高铁、飞机。综上所述,历史与社会作为初中的一门重要学科,不仅有助于丰富学生的文化知识,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文化水平。因此,基于问题的情境教学法在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中的应用,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不断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牢牢掌握相关知识点,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和探索能力,显著提高历史与社会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来源: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13,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