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是什么时候的人?
秦国使臣张仪贿赂宠妃郑袖等人,不仅使王怀无法接受屈原的意见,而且疏远了他。公元前305年,屈原反对楚怀王与秦国缔结黄刺联盟,但楚国却完全拥抱了秦国。屈原被楚怀王驱逐出郢都,开始了他的流放生活。结果,楚怀王在幼子子兰等人的极力怂恿下,被秦国引诱,囚死在秦国。楚襄王即位后,屈原继续受到迫害,被流放到江南。公元前278年,秦国的将军率领军队南下,攻打楚国的首都。屈原政治理想破灭,对未来绝望。他虽想报效国家,却无力回天,只好在同年五月死于汨罗江自尽。5月5日现在被定为诗人节。“钞发废朱,杨……”;“进溆浦的时候,我流连忘返,却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在我被流放期间,屈原给后人留下了许多不朽的杰作。他的作品,华丽的文字,奇特的想象,新颖的比喻,深刻的内涵,成为中国文学的起源之一。“朝法废朱”之地(今常德德山)
“沧浪之水清,可以舔我的流苏;汹涌波涛里的水是浑浊的,你可以舔我的脚。”屈原被流放后,在与渔父的一次谈话中,渔父劝他“与时俱进”,不要“瞻前顾后”,自寻烦恼。屈原说,他宁愿投河而死,也不愿把自己无辜的身体暴露在世俗的尘埃中。在渔夫看来,人生不必太清高。世道清廉,可以出来当官;世态混浊,能随世兴亡。至于“思之深,行之高”,没必要落得个流放的下场。屈原和渔夫之间的对话显示了两种人生哲学。公元前278年,秦国征服了楚国的首都。那年5月5日,在绝望和悲痛中,屈原把一块大石头扔进汨罗江,死了。端午节也是这个结果。
约公元前339年-约公元前278年
战国时期,楚诗人吸收了南方民歌的精华,融合了古代神话传说,创造了一种新的诗体——《楚辞》。楚辞的出现是中国古代诗歌的大解放。它打破了《诗经》中“四言一句”的刻板格式,采用三至八言的不规则句式,形式活泼多样,适于描写复杂的社会生活,表达丰富的思想感情,其长度和容量可根据内容的需要随意扩充。伟大的诗人屈原是楚辞的创始人和代表作家。
屈原(约公元前339年~约公元前278年),字平,贵族楚国人。公元前340年生于秭归三闾乡乐平里。屈原从小好学,志向远大。26岁时,他成了楚国的左撇子和的医生。起初,他得到了楚怀王的信任,他是左派政党的高级官员。他主张给人民以权力,制定明确的法规以改善内政,并联合秦国反对他。然而,楚怀王的灵隐紫娇、上官大夫晋商及其宠妃郑袖都被秦国使臣张仪收买,这不仅使王怀无法接受屈原的意见,而且疏远了他。结果,楚怀王被秦国引诱而死。襄王即位后,屈原继续受到迫害,被流放到江南。公元前278年,秦国的将军率军南下,攻打楚国的都城。屈原政治思想破灭,对前途绝望。他虽想报效国家,却无力回天,只好在同年五月五日端午节投水汨罗江自尽而死。
屈原是历史悠久的杰出政治家,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诗人,三峡“第一流的天才”。他忧国忧民,最后投汨罗江而死。虽然屈原的政治生命是悲剧,但作为诗人,他留下了《离骚》、《田文》等20多首不朽的诗篇。这些都是中国文学宝库中的宝贵遗产。
《离骚》是屈原最成熟的作品,是中国古代最壮丽的抒情诗。前半部分是现实主义叙事,写他改良政治的理想和经历。后半段加了很多奇怪的幻想。伴随着风、雨、雷、电、云、月、凤、龙,他在天空中驰骋,上上下下,追寻着自己的理想对象。结果令人失望。
诗人将自然现象、历史人物、传说融为一个瑰丽浪漫的艺术形象,实现了思想与艺术的高度融合。鲁迅称赞屈原说:“逃是大言,出类拔萃一辈子。”
《田文》是一首奇怪的长诗。这是因为屈原被流放后,精神萎靡,失去理智,旧的信仰彻底崩塌。因此,他对自然现象、古代遗迹、宗教信仰和社会的传统观念产生了怀疑,从而发出各种疑问。通过提问,诗人发泄了政治生活中的矛盾和痛苦。
屈原的影响
自汉代以来,屈原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越来越高,影响越来越深远。屈原是中国五千年文明史和灿烂的中国文学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屈原的伟大,在于他始终不渝的爱国精神,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以及不与汉奸小人同流合污的高尚品格和气节。第二,他用一生的心血写的二十多首诗,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瑰宝,世界文学殿堂里的杰作。据《汉书》?从屈原生活到西汉末年的300年间,模仿屈原辞赋的有66人,其中771,杂赋作家12,其中133。除了《楚辞》注有宋玉、荆轲、淮南萧山、、庄吉、王勃、刘向、王逸的作品外,王逸还注有梅城的《七命运》、司马相如的《成人赋》、杨雄的《杨昌赋》、张衡的《思玄赋》、曹植的《九哀赋》和阮籍的《楚辞》。
从汉代到清末的两千年间,虽然有很多解释《楚辞》的注释书,但大部分都失传了。游国恩传世注释10种,分别是东汉王逸《楚辞章句》(17)、北宋洪兴祖《楚辞补注》(17)、《楚辞考证》(1)、南宋朱《楚辞注》(8)。明清时期,王夫之《楚辞释文》14卷,钱承志《曲艺未分卷》,云明《楚辞灯》4卷,王邦才《离骚集》4卷,屈子《随笔》2卷,蒋济《山》建国后注释和研究著作较多。
关于对屈原作品的评价,王逸说:“屈原的文字真挚而深远。自末以来,儒、博达著名学者,一直在写辞赋,力图仿其貌,祖其模,取其精,偷其花藻。”刘勰说:“所以《离骚》和《九章》,哀其志;《九歌》和《九辩》太尴尬了,不好意思伤害;《征途》和《田文》气势磅礴,构思巧妙;招魂》和《大招》精彩深刻;“不局”的目标《渔父》发出独特的才华。所以我可以对过去(利益)生气,我会切割现在,惊艳华丽,难以调和。”李白称赞“屈平的词赋挂日月(屈原的诗如日月挂天光)”。杜甫决心“偷偷爬上屈宋(我要努力攀上屈原和宋玉的诗歌高峰,并与之并驾齐驱)”。北宋的邵伯说,“屈原有一只耳朵为文章《楚辞》”。"苏轼说:"如果我的文章以失败告终,我就独推屈子。"明代蒋说:"读楚辞,可见其悲壮之处,就如高建礼挨打,在城中唱和,相享而泣,无人看;“悲处,似穷旅人,西风夜雨时,愁(贫)谓湿,残光照愁;在僻静处,似乎没有人进入山道,但我听到猴子和蛇的叫声,木魅山鬼学着人类的语言向人膜拜;宜颜地方,像一个美女骑在马上,玉鞭佛珠,戴着灿烂的鲜花,穿着漂亮的东西,唱着一首《杨百花》到了春风;仙韵如金王子骑白鹤,站在苟山最高峰,为吹玉笙,摇手谢人,是人所不及的。”沈清·德谦说;“有一流的胸怀,一流的知识,一流的真诗。如在太空中,一点也不;如同星辰大海,万千源泉喷涌而出;土糊若厚,春雷动,万事皆有。在古代,能讲这种话的人很多,包括屈博士。”王国维说:“伟大的诗出来,要把北方人的感情和南方人的想象结合起来,就是要骑过南北的驿站,才可以。”鲁迅先生说:“韵中屈原起于楚,被贬,是离骚。”逃是一个伟大的演讲,杰出于世。后人为其文采所惊,纷纷效仿,故产于原楚,故称“楚辞”。“鲁迅先生评价《史记》为‘史家绝唱,离骚无韵’,肯定了《史记》的史料价值以及它的文学价值。《离骚》的价值和《史记》一样。郭沫若先生对屈原和屈原作品的评论,在这本书里随处可见。下面这段话就更耐人寻味了,揭示了屈原和他的作品与中华民族的关系:“楚人用政治上统一中国的名声,换来了一个屈原的名声。.....楚创作的《屈原》和屈原创作的《楚辞》,实际上在精神上统一了中国。如果中国人不消亡,中国语言不消亡,南方的歌就永远不会被毁灭。楚人的贡献永垂不朽,屈原永垂不朽。"
历代文人对屈原的文学艺术作品赞不绝口,除了大量的诗歌外,还有小说、戏剧和艺术作品,其中影响较大的有沈雅之的《屈原列传》、隋的《屈原投江》、陈洪绶的《屈子行吟图》、萧的《离骚图》、门的《化妆离骚图》。当代歌颂屈原的诗歌、小说、戏剧、电影、电视剧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其中以郭沫若的哈姆雷特式历史剧《屈原》最为著名。抗日战争时期在重庆演出,激起了中国人民的爱国热情,投入到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民族战争中。
政权还政于民后,屈原研究活动蓬勃发展,从个体研究到群体研究、专门机构研究,从整体综合研究到具体专题研究,都是关于屈原的生卒、生平经历、思想性格、时代特征、政治生涯、诗歌创作等。,都成为研究课题,其火热程度遍及中国乃至世界,使屈原从一个以传统文化为主导的东方文明古国走向一个全方位开放的西方世界。
1982端午节,由湖北省社会科学院、社科联、文联发起,邀请18省市约120名屈原专家、作家、艺术家,在屈原故里秭归召开首届全国“屈原学术研讨会”。8月1983和5月1984,分别在辽宁大连和四川成都举办了两次全国性的“屈学研讨会”。65438年至0984年端午节期间,中国第一个屈原研究团体——湖北省屈原研究会(后更名为学会)在武汉成立。湖南省屈原学会于1985年4月在岳阳成立。同年,端午节在湖北省江陵县举行屈原学会成立大会。著名楚辞专家教授当选为名誉会长,另一位楚辞专家唐教授当选为会长。截至1998年5月,中国曲艺家协会在浙江富阳、湖南汨罗、贵州贵阳、山西临汾、湖北江陵、广东深圳举行了六届年会。除了全国性的活动,各省市的屈原研究活动也是方兴未艾。仅湖北省的屈原学会就在武汉、黄石、襄阳、恩施、江陵、宜昌等地召开了多次年会,取得了许多研究成果。1999端午节期间,中国屈原学会回到屈原故里秭归,学会会长褚斌杰教授主持会议,为20世纪的屈原研究划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屈原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前苏联著名汉学家h?t?20世纪70年代,费德林提出了“屈原诗歌的独特性和人文性”这一重要研究课题,引起了世界对屈原研究的兴趣。按研究内容区分,国外学者对屈原及其作品的研究大致形成了三种趋势:一是前苏联H?t?费德林,e?答?谢列布里亚科夫与匈牙利汉学家F?以东海为代表的传统文体集中体现了屈原作品的艺术价值及其在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以日本藤野岩友教授、武正雄教授、稻见贤一郎教授为代表的学术流派,注重对屈原诗歌的考证和阐释。土生土长的美国汉学家詹姆?r?海陶伟,劳伦斯?答?施耐德,英国汉学家大卫?霍克斯、法国汉学家戴米未、德国汉学家魏德明从屈原的生平经历和作品着眼于中国古代君臣之间的微妙关系,深入探讨了屈原政治生涯和文学创作的历史文化背景和内外条件。施耐德的专著已经反馈到中国。稻见贤一郎教授专程来华出席中国屈原学会成立大会。许多日本学者甚至认为古代楚国是“日本人的故乡”。
屈原的精神在古代和当代都起作用。爱国主义是一个民族的精神支柱,是国家和社会的凝聚力,是任何时候检验个人行为的试金石。当屈原受到不公正的待遇时,有人劝他离开楚国。以他的才华和声望,各国的国王都欢迎他。战国时期,人才流动有着广阔的市场。很多有识之士在自己国家得不到重用,就去其他国家寻求发展。尤其是那些以游说为职业的战略家们,彼此激情,有奶就当妈。忧国忧民的屈原是“不忍投奔国家”的。他未能报效国家,远离楚宫,依然“关心楚,关心王”,不愿离开生于斯长于斯的故土。屈原精神的伟大,就在于他能跑掉,永远不走。“鸟飞回故乡,狐狸先死”的爱国情怀,在自己的行为中坚持着。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屈原之后,如北宋的杨业,南宋的岳飞、文天祥,明代的史可法,南明的夏完淳,清代的林则徐、邓世昌,还有、石扬、夏、吉鸿昌、江这些中华优秀的儿女为国捐躯,令站在他们面前的刽子手胆战心惊。“自古以来,生命中没有人死去,留下一颗照耀历史的心”;“砍头没关系,只要是真的”;“我恨的不是为国捐躯,而是今日之耻。国破犹在,我何以惜此头?”爱国主义的旗帜在他们手中越举越高,使他们成为民族的象征,成为敢于为理想流血牺牲的真正的凶土。“生是英雄,死是英雄”。
屈原死在坟墓里2000多年,实际上却在20世纪中叶活了过来,登上波音,漂洋过海,进入被称为文明之国的西方世界,闯入神圣的高等学府,敲开著名学者的书房,像磁铁一样吸引着他们拥抱他,崇拜他,研究他。这就是人格的力量,文学的力量,正义的力量。它是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文化的拓展和延伸,超越时空,在世界范围内传播,所有中国人都为之自豪。
1953年,屈原作为诗人,与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法国作家拉伯雷、古巴作家、民族运动领袖何塞?马蒂,一起成为当年世界和平理事会决定纪念的世界四大文化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