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对外开放的历程

1978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外经贸发展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这与中央提出的重大改革措施是一致的。

1978-1991期间,中国贸易额和对外投资增长起步较慢,国际OEM模式和外资引进仍处于探索阶段。在此期间,加工贸易发展成为主要的出口力量之一。

20世纪90年代初,上海浦东新区的设立和中央政府正式提出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极大地鼓励了外国投资者进行直接投资。1992之后的时期,外资呈现快速增长态势,进出口贸易增速也大幅提高。

2001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加速融入全球贸易体系,成为中国开放型经济发展的又一个关键节点。为履行入世承诺,中国不断深化改革,由此产生的制度红利极大地促进了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中国采取果断措施,最大限度减少外部冲击对中国经济的影响,率先在困境中实现经济发展和贸易增长,推动全球经贸格局进一步变化。

2013中国成为世界第一大货物贸易国,标志着中国嵌入发达国家主导的全球价值链非常成功,实现了从“贸易小国”到“贸易大国”的转变。

扩展数据

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曾深刻指出:“一个国家要实现真正的政治独立,就必须努力摆脱贫困。要摆脱贫困,就必须在经济政策和外交政策上立足于自己的实际,不给自己设置障碍,不与世界隔绝。”

从65438年到0978年,中国进出口贸易总额仅占世界贸易总额的0.78%。中国出口仅占世界出口总额的0.75%,排名世界第34位。

1978-1989,最近的12年,中国贸易逆差九年,累计逆差468亿美元,年均逆差39亿美元。国家外汇储备资源告急,从65438到0979的外汇储备年余额只有8.4亿美元。

1978-1982年,我国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920家,实际利用外资金额1769亿美元。

由于各国经济发展阶段和要素禀赋的差异,全球价值链的发展和扩张通常有一个传导过程。中国的对外开放恰逢以全球价值链发展为主要动力的第三次全球化浪潮。

逐步对外开放和以市场化为特征的国内改革相辅相成,使中国逐步融入全球经贸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