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坞拼音

桃花坞的拼音介绍如下:

陶瓦瓦.

桃花坞即现在苏州桃花坞街及周边地区。唐代诗人杜荀鹤曾写过《桃花江》一诗,宋代范成大的《长门盘茶》一诗中有“桃坞谈今昔”这句话。可见桃花坞这个名字由来已久。宋末元初曾居桃花坞李青的徐大龙在《余烬录》中详细描述了桃花坞的范围:“东入长门河,北随能仁寺、张家赫,过石塘桥,出祁门,古称桃花坞。河西北,全是桃坞地,一望无际,遍大云乡。”

桃花坞历史

宋朝

桃花坞在历史上有很多跌宕起伏。这里原本是一片农耕桑植之地。宋熙宁年间,梅宣仪在此建台冶园,面貌一新,名为“五亩园”,又名“梅园”。绍盛年间,蜀国的坤在五亩园的南面建了一座“桃花坞别墅”,占地700亩。在此基础上,张氏子孙开辟池塘,建造庄园式园林,史称“张园”。《吴门表音》被誉为“园中第一宅,一时出类拔萃。”

梅和张是世交,梅宣仪的儿子梅才南和张云子,循着曲水流动的故事,开了两园的池塘,建了一个双鱼放生池,一头通向梅园的“双莲池”,一头通向的“千足池”。当时县城的人比这次春游赏花的人还多,正值高峰期。

宋末兵变,梅园、张远尽毁。元朝以后,桃花坞一次次修建。明朝弘治年间,著名画家唐寅买下了张坤的桃花坞别墅,命名为“桃花庵”,并在其周围种植了几亩桃树。唐寅还自诩为“桃花庵主人”。清顺治初年,名医沈又买下此地,重修“桃花庵”等建筑以示纪念。当时叫“唐家”或“沈太翁园”。乾隆年间,佛寺和道心改建成包华寺,光绪年间,改为文昌阁。

弘治十一年(1498),唐寅乡试第一,因考试累而下狱。唐寅厌恶官场,鄙视功名,于是成为一个堕落者,走遍了名山大川。曾被誉为“江南第一风流才子”。晚年隐居桃花坞,常与文人饮酒。客人不请自来,喝醉了就会睡得很香。

苏州城外的桃花坞,也是因为唐寅写了一首桃花坞的歌而深深印在我脑海里的:“桃花坞里的桃花坞,桃花坞下的桃花仙。桃花仙子培育桃树,采摘喝。醒来的时候只坐在花前,醉了就来花下睡。半醒半醉日复一日,花开年年。

我希望我老死,我不想在车马前低头。车尘马脚显物,酒灯花隐。如果把启示者比作隐士,一个在地下,一个在天上。如果我们把华三比作车马,我就没有闲暇了。别人笑我疯,我笑别人看不透。没有武陵郝杰的坟墓,没有鲜花,没有美酒,也没有锄头耕田。"

清朝

除了花园故居和士绅会馆,从清朝开始,桃花坞的民房就一字排开,商业作坊比比皆是,其中最兴盛的是年画作坊。尤其是太平天国大火烧毁山塘街年画作坊后,苏州只剩下桃花坞。“桃花坞年画”由此得名,成为中国最著名的年画之一。

还是在桃花坞,次年(公元1621-公元1927),杨大钊修建准提寺供奉准提佛。清朝嘉庆年间,吴县知府唐为唐寅族群在准提庵东侧修建了唐结缘寺,名“桃花仙堂”,作为对唐寅先生、朱允明和的纪念。

至于五亩园,清末在叶重修亭子,建筑名称多用于旧五亩园,称为“叶氏园”。后来被谢家富买下,建起了“王垂大厦”。

中华民国(1912-1949年)

民国初年,爱国士绅费买下唐寅故居一角,建了一座“桂木庵”。1925年,他的儿子宫非和孙女袁慧泉在这里结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