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依族文化在古代历史中的体验
贵州省布依族人口占全国布依族总人口的97%以上,是布依族的主要聚居地。主要居住在黔南、黔西南两个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以及安顺黄果树瀑布所在的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六盘水的桂阳、盘县、六枝、织金县也有65438+多万布依族,省外的布依族散居在云南、四川、越南北部。布依语属于汉藏语系壮侗语系,有自己古老的文字,拉丁布依语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布依族以农业为主,布依族的祖先百越人最早发明了水稻种植,为世界水稻文明做出了重要贡献。享有“米国”的称号。秦汉时期,布依族地区的社会生产力相当发达。
布依族由古辽人演变而来,唐代称为“西南人”,宋元时期称为“番满”、“中满”,明清时期称为“中满”,民国时期称为“钟家”、“水浒”、“彝族”、“土边”、“地方”、“家周围”。
诸神
布依族的原始宗教信仰主要有自然崇拜、图腾崇拜、祖先崇拜和巫术。布依族信仰祖先和各种神灵,这可能是万物有灵的原始宗教信仰的残余,也反映了古代农耕民族的一些意识特征。
2月2日,布依族人会向“土地神”祭祀,保佑全村平安,杀鸡祭祖,吃双色(白黑)糯米饭,6月6日祭祀土地神、土地神、山神。祭祀结束后,他们会在各种纸旗上蘸鸡血,或者做成大鸟插在各个田里。
焦墨
墨学仍然是大部分布依族信仰的传统宗教,是介于原始宗教和神学宗教之间的准人工宗教。穆斯林宗教有一个特殊的宗教职业——布莫,其宗教职业分为布莫和摩亚[8],布依族称他们为老莫或墨工。
墨家不仅有比较完整的祭祀经典——《墨经》(被称为“布衣五宝”之一),而且有比较固定和规范的宗教礼仪。祭祀活动除了进行一定的宗教仪式外,还要辅以阅读墨经。莫箐的典籍浩如烟海,大致可分为《葬经》、《古谢经》等多卷。,以及各种辟邪祈福的杂经。
一个传说是...
布依族的神话传说丰富多彩。民间广为流传的神话、故事、童话、寓言、谚语、诗歌等口头文学,叙述了古老的民族历史,歌颂了人民的勤劳和勇敢,揭露了旧社会的黑暗和残酷,展望了新社会的幸福和光明。它题材广泛,意境优美,内容健康,语言生动,富有想象力。《涨潮日》、《十二个太阳》、《胡赛·梅西制造人烟》、《不定式射日》、《叶曼寻找谷种》、《黄果树瀑布传说》等神话传说都是脍炙人口的作品。
布依族使用的布依语属于汉藏语系壮侗语系,实际上与壮语的北方方言是同一种语言。
由于布依族和汉族长期的文化接触和交流,布依族词汇系统中存在大量的汉语借词。布依语有完整的语音系统、丰富的词汇和富有表现力的语法结构。布依族虽然人口多,居住区域广,但语言只分方言,不分方言。布依语内部比较一致,差异不大,根据语音特点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方言区。
第一母语区
人口最多,主要分布在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和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南部,可直接与广西北部壮语的桂边话和桂北话对话。布依语的标准语音点是第一母语区的望谟布依语。
第二母语区
用户其次,主要分布在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和贵阳郊区。他们可以直接与第一方言区对话,与桂北壮语非常接近。
第三母语区
人口最少,主要分布在贵州省的镇宁、关岭、紫云、青龙、普安、六枝、盘县、水城、毕节、威宁。这个方言区的语音有独特的特点,但也可以和第一方言、第二方言交流。
2012年3月3日,布依族与壮族文化专家学者达成“望谟共识”,决定共同努力,开通“布依族-壮族卫星频道”,保护和传承两个民族共有的珍贵母语文化。
古代文字
布依族的古文字分为方块型、拼音型、符号型三类。
音乐
布依族的文化艺术多姿多彩。传统舞蹈有铜鼓舞、织布舞、舞狮、糖包舞等。传统乐器包括唢呐、秦越、长笛、木叶和笛子。地戏和花灯戏是布依族最喜欢的剧种。大曲和小曲是流传于黔南的两种多声部结构的演唱形式。碟歌用唱歌的方式互相盘问,随机问答。天文、地理、山川、花草都能入歌。民间口头文学包括神话、传说、故事、寓言、谚语和诗歌。由农民自己编织的布衣久负盛名。专业生产布依族织锦、蜡染布、民族工艺服装的企业相继建立,产品远销东南亚、日本、欧美。黔西南布依族音乐“八音坐唱”被誉为“声音的活化石”、“天籁之音”。
规定饮食
布依族以大米、玉米为主食,辅以小麦、高粱、土豆、豆类。有木盆、煮饭用的鼎锅、油焖饭、二合一饭(米拌碎玉米,也叫包谷饭)、包谷年糕、米粉、两件年糕、豌豆粉、米豆腐等品种。其中以糯米团子、花米、麻油团子最为著名,多用于祭祖或宴饮。
它们的肉主要来自畜禽,也喜欢捕食松鼠、竹鼠、竹虫等。烹调方法多为烧、煮、煎、炸、腌、冻,一般不吃生食。
酒在布依族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每年秋收后,家家户户都会酿造大量的米酒,储存起来一年四季饮用。布依族喜欢用酒招待客人。不管喝多少,只要到了,总是先拿酒,这叫“迎宾酒”。喝酒的时候,用碗代替杯子,猜拳,唱歌。
布依族有很多传统小吃,擅长做米线,两块年糕,豌豆粉,米豆腐等等。布依族人慷慨好客,其特点是二月二日、三月三日、四月八日、端午节、六月六日、七月三十日、中秋节等节日盛大。4月8日,许多布依族人用枫香叶、黄米花、染花等各种植物枝叶将糯米染成五颜六色的花。
规矩
布依族热情好客,慷慨真诚。凡是来山寨的,是老朋友的亲戚朋友,是陌生人的亲戚朋友,都会以酒相待。布依族人很有礼貌,不欢迎骂人、举止粗鲁的客人。
布依族家庭分开居住。但尽管兄弟分家,在分配财产时,还是要留下父母赡养养老田地,兄弟轮流耕种。父母去世后,养老田变成了清明扫墓的坟地。以便后代将永远记住他们长辈的信任和养育之恩。
婚俗
布依族婚姻是独立的。接亲戚的时候要唱对歌,俗称姐妹歌。新娘到男方家的当晚,会有唱歌要荷包的活动,有“一夜荷包一夜歌”的说法[1]。传统节日有三月三、四月八、六月六、吃元旦、七月三十等等。“三月三”是布依族传统的盛大节日。农历三月初三开始稻作,祭祀山神、土地神、祖先神、稻魂,并制作五色糯米供祭祀。在黔西南一带,青年男女会聚集在“茶白鸽场”演奏山歌,参加者有几千到几万人。许多未婚青年男女通过吹树叶和唱歌的方式相识、相恋并许下一生的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