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关于中国传统节日起源的小故事。

1,春节的由来

汉武帝元年,也就是公元前104年,天文学家罗、等人制定了历法,将十月作为一年的开始恢复到作为一年的开始,后人逐渐改进为农历(即阴历)沿用至今。此后,中国一直使用公历(农历,又称阴历)历法,直到清朝末年,持续了2080年。

辛亥革命后,公历逐渐被改变。后来,为了区分这两个新年,又鉴于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正好在农历新年的前后,所以把农历的初一改名为“春节”。

2.元宵节的起源

按照道教“三元节”的说法,正月十五也叫“上元节”。自古以来,元宵节的习俗就以看灯这种热烈喜庆的习俗为主。

元宵节习俗的形成有一个漫长的过程。根据一般资料和民间传说,正月十五在西汉时期就已受到重视。汉武帝正月之夜在甘泉宫祭祀“太乙”的活动,被后人视为正月十五祭祀神灵的第一声。

不过正月十五的元宵节确实是汉魏以后的民间节日。正月十五烧灯笼的习俗与佛教东传有关。唐朝时期,佛教兴盛,官员和普通百姓一般在正月十五“为佛燃灯”,于是佛灯遍布民间。从唐代开始,元宵节就成为了一件法定的事情,也逐渐成为了一种民俗。

3.清明节的起源。

由于清明和寒食的日子接近,寒食是人们禁火扫墓的日子,渐渐地,寒食和清明合二为一,寒食成为清明的别称,也成为清明时期的习俗。清明这天,烟花不动,只吃冷食。

清明节也叫踏青节,在仲春和晚春之交。它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祖扫墓节日之一。清明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始于周朝,至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

4.端午节的起源

传说屈原死后,楚国人民悲痛万分,纷纷涌到汨罗江边祭奠屈原。渔民划着船,在河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一个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扔到河里,说鱼龙、虾蟹都吃饱了,不会咬医生的身体。

人们看到后纷纷效仿。一个老大夫拿了一坛雄黄酒倒进河里,说要用药把龙水兽打晕,才不会伤到屈大夫。

后来,人们怕饭团被龙吃掉,就想出了用印楝叶包裹米饭,再用彩色的丝绸包裹,使之发育成褐色的种子。之后,每年五月初五,就有赛龙舟,吃粽子,喝雄黄酒的习俗。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5.中秋节的起源

中秋节起源于古代对月亮的崇拜,历史悠久。“中秋节”一词最早记录于李周。因为中国古代的历法,农历八月的15日恰好是一年的秋季,而且是在八月中旬,所以叫做“中秋节”。

此外,在一年的四季中,每个季节又分为“孟、中、吉”三个部分,所以秋季的第二个月被称为“邱忠”。直到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一个固定的节日。关于“武冈伐桂,嫦娥奔月”的民间神话传说至今仍在流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