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五岁人不如狗,三十五岁以后狗不如。”你怎么理解这句话?
35岁,一个特殊的年龄,就像洪水猛兽,蚕食着每一个35岁工作者的心智。人们不约而同地把35岁归为一条年龄线:老板告诉我,35岁以上不用看简历;某手机厂商裁35岁以上的人;35岁下岗,连续三个月找不到工作?过了35岁的人真的会变成讨厌的没用的人吗?数据或许能说明一些问题。
年龄成了互联网从业者的原罪。
如果是年轻医生负责手术刀,病人会怀疑他能否顺利进行手术;如果一个年轻老师当了班主任,家长会怀疑他能不能教好孩子。如果一个青年作家来创作,外界会怀疑他的人生阅历是否足以支撑他写出深刻的作品。在这些传统行业,年龄越大越吃香。年纪大的人表现出深厚的资历和稳定安全感。但是,在互联网公司,恰恰相反,年龄越大,越容易被拒绝。年龄成了互联网从业者升职或加薪的原罪。
35岁,无奈中有希望。
在BOSS直聘35岁及以上互联网人生活状态调查中,有用户留言称:
35岁觉得自己年轻,雇主却觉得自己老了。公司因为大环境被迫转制,导致其被动失业。但是,我们这个年纪的人被社会排斥,还有老婆孩子要养。我能怎么做呢?降低要求会说自己没能力,要求多了会说性价比不好。我们能做什么?在一个尴尬的年纪,有很深的危机感,在无助的时候,到处都是选择。怕工作远了,怕孩子成绩被忽略。我想要二胎,想跳出来重新开始。10年职场,刚刚获得经验,在自己的领域小有进步。当小白最终成为大四学生,并最终成为你所在领域的专业人士或专家时,时代再次青睐小白。35岁应该是一个人职业发展最爆发的时候,却成了中年危机的开始。这是互联网上对35岁的人的普遍描述:
体力不如年轻人,反应能力不如年轻人。他们愿意做一些事情,但是身体机能和学习能力跟不上。即使能跟上以上,时间和精力都是问题。总有一些琐事等着我们去解决。比如今天孩子发烧了,要赶紧送医院。明天父母要赶紧照顾,后天要怀疑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