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贵州丹寨蜡染?
蜡染是绘画与印染技术相结合的民间工艺品。因为能满足自然经济的需要,所以由少数民族妇女代代相传。
历史概述
蜡染是中国一种古老的传统民间印花工艺。古代称之为“蜡缬”。它也是苗族“杜丹支系”世代相传的民间工艺品,苗语称为“mub tut”。这个分支自称ga33 nou23,别人叫它“白领苗”。
丹寨蜡染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唐代:《新唐书·南蛮传》中记载,颍州(今贵州南部、黔东南,丹寨也在其中)首领谢,曾率一支身穿蜡染刺绣(花鸟)的乐队出现在唐太宗面前。
丹寨苗族的蜡染工艺是点蜡和画蜡。蜡点排列成虚线,再由虚线组织成图案;蜡画用线条和块来描绘图案。苗族蜡染可分为“几何纹”和“自然纹”。几何图案是抽象概括的,最有代表性的图案是“涡”,是水涡图案的一种。传说祖先迁徙时穿过的河中漩涡固定在妇女服饰的肩袖上,无法改变;丹寨苗族蜡染的作者更喜欢用自然的图案,多以自然界的花鸟鱼虫为题材,随意创作,活泼流畅,生动夸张。尤其是鸟类最为多变,想象力大胆,简洁生动,乡土气息浓厚,童话般的梦幻。
丹寨的女人几乎都有制作蜡染的好手艺。她们从小就在母亲的指导下学会了画蜡,十几岁的女孩已经是熟练的蜡画师。他们不打草稿,也不用尺子。它们是自由和自然的。
蜡染的制作方法和工艺流程;
把白布平铺在木板或桌子上,点上一些蜡花。点蜡的方法是将蜂蜡放入陶瓷碗或金属罐中,在火盆中用炭灰或糠壳火熔化蜡,这样就可以用蘸蜡的铜刀作画了。
画画的第一步是管好位置。有的区域根据纸剪的图案确定轮廓,然后画出各种图案。其他区域,不需要图案,只需要用指甲在白布上画一个大轮廓,就能轻松画出各种漂亮的图案;
画完后,将画好的蜡片放入靛蓝染缸中,通常每片需要浸泡五六天。第一次泡好后,取出晾干,就淡蓝色了。泡几次就成深蓝色了。如果需要在同一面料上有两种深浅的图案,第一次浸泡后,浅蓝色蘸蜡花,染色后就会出现两种深浅。蜡片在染缸中浸泡时,部分“蜡封”因折叠而破损开裂,于是产生自然裂纹,一般称为“冰纹”。有时“冰线”是根据需要制作的。这种“冰纹”往往使蜡染图案更富有层次感,有一种自然而独特的风味。
脱蜡,洗涤,然后用清水煮沸,煮去蜡,漂洗后,布料会呈现清晰的蓝白色花纹。传统蜡染,从纺织到靛蓝蜂蜡,都是取自天然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