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族说,夜郎汉阙在墓中的出现,不仅与身份有关,还有更深层次的含义。

根据文物和史料,

望峰,读史。

贵州省金沙县后山乡汉墓东侧前端出土了一块伏羲女娲画像石。在墓室西侧对称的地方,还出土了一块方形的石质浮雕,长宽各0.7米,厚7厘米,与伏羲女娲石浮雕的大小和形状一模一样。画像石图案明快简洁,四周有边框,上、左、右有波浪纹,框内刻有双阙(què)。现在问题来了,什么是“阙”?为什么刻在墓里?

“缺”的古义和“缺”一样,我们可以简单的理解为它的本义是缺口。古代的城墙或者中原的城市,总会留下至少一条通道,供人出入,一般是在南方。专门为这段话开的一个豁口或缺口叫“阙”,很形象。自春秋以来,难免留有缝隙有碍观瞻,所以古人对缝隙进行装饰,一般是在缝隙两端修建高台或建筑物,成双立起。这就是最常见的“双缺口”。当然也有因“财荒”只建一面的,后期称为“单阙”,也有显示帝王风范的“三出口”,即在路中间建一个正门,左右对称建两个副门。

当你登上扁鹊,你可以从远处看到群山和山谷。故东汉许慎《说文解字》曰:“阙,门观也。”东汉刘茜《释名》也说:“阙,阙也。门的两边,中间没有路。观,观,观望。”所以《尔雅·释公》中有云:“观即阙”。孙中山在《庄子·让·王》中说:“在江海之上,心在魏阙之下”。意思是人在江湖,心在朝廷。东汉士大夫高赞:“魏阙为王门,故在项上挂教人书。他又高又大,所以叫魏巍。”所以“阙”既是“关”,也是“卫”、“卫阙”。也许是因为扁鹊巍巍高大,也许如高邮所说,御旨挂在扁鹊上,象征威严,所以“扁鹊”常用于宫门,常指皇家宫殿或宫廷。如晋代崔豹在《古今笔记》中说:“阙,关也。古人立于各门前,故标宫门。”还有岳飞《满江红》的最后一句“留从头,收拾旧山河,上青天”,就是等旧山河收复,一定要向宫庭报告胜利的消息。

自汉代以来,尤其是东汉时期,阙开始兴盛起来。阙不仅可以建在宫殿、陵墓、祠堂、衙门、官邸,也可以建在一些小康之家。按其建筑位置和功能,一般分为宫阙、市阙、庙阙、墓阙、府阙等。同时,这种独特的建筑形式也逐渐成为家庭地位的象征。只是汉代的木结构容易腐朽,不能长久保存,所以现存的汉墓都是石质墓,其中以1939年古建筑大师梁思成视察的四川雅安北郊高邑墓比较有名。高仪墓建于东汉建安十四年(公元209年)。立于益州知府高仪墓前,东有残迹,西有完整。每个扁担由一个主扁担(高度)和一个副扁担(高度)组成,称为副扁担。相对来说,子母亭看起来比单体亭更大气,因为它宽阔而稳重。同样,就古建筑的形制而言,重檐阙比单檐阙更高级、更尊贵。金沙县后山乡汉墓出土的画像石上,刻有更高级的双层檐。自下而上依次为阙极、阙神、房石、斗房石、腰岩、上斗房石、阙顶(屋顶岩)。虽然只是以画像石的形式呈现,但完全沿袭了汉代石阙的基本结构形态。根据以上分析,汉代墓葬中建造或镌刻的“阙”像是否只是为了象征墓主人的身份、等级和地位?答案是否定的,至少在与巴蜀文化相关的地区,汉服出现在墓葬中,还有更深层的意义。

据《山海经·野西经》记载:“野中有山,名曰日月山,名曰舒天。吴昊天门,日月入。”又曰:“野中有山,有富美玉门,日月入之。”无论是“天门”还是“玉门”,都是“日月进”的天堂之门。值得注意的是,金沙县后山乡汉墓中的双阙画像石与伏羲女娲石画像石大小相同,对称放置,明显成对出现。伏羲女娲是一个庆日扬月的仙女。作为一个关口,出现在它的侧面,意味着墓主人也可以进入天国。也就是说,墓主人在对着坟微笑的时候,还惦记着九重之外的仙境,希望通过塑造双绝之门,升天成仙。在一些巴蜀、川渝汉墓出土的画像中,更为直观的是,在双阙像的门槛之上,直接列出了“天门”二字。据此,位于贵州中部偏北的金沙县后山乡,至少在东汉时期就明显受到巴蜀文化的影响。

(作者:龙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