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音阁的历史演变
早在宋代,长江鄂州段龙蟠集就有庙。但由于长江洪水频发,寺庙被毁,寺庙被毁后当地人总会重建。直到元代,该寺才正式命名为观音阁。据《五常县志》记载,该寺建于宋代隆基,历代有盛衰。龙蟠寺重建于元代,又称观音阁。明嘉靖六年(公元1527年)毁,知县徐情情重修,包括观澜阁和迎宾楼。
清同治三年(公元1864年),大学士湖广总督公文,驻解黄州。当他看到一个小岛横卧在河对岸时,岛上有亭台楼阁。他很好奇,就打听了一下,这是鄂州八景之一。于是他去了龙蟠集,题写了“龙蟠小渡”二字,并在寺庙门楣上嵌了石刻。2013年2月,鄂州市相关部门开始研究整体维修方案,目标在同年6月2010完成,上报国家文物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