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灵渠的历史是怎样的?
你好!
灵渠,古称秦凿渠,今称灵渠、陡河,又称渠、兴安渠。它是秦朝时修建的沟通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的人工运河。分为南北运河,北运河流入湘江,经界首、泉州进入湖南洞庭湖。南运河穿过严观和榕江,进入漓江,通过珠江到达南海。它与四川都江堰、陕西郑国渠并称为秦朝三大水利工程。
灵渠以其巧妙的设计和精美的建筑,成为中国古代水利建筑中的一颗璀璨明珠。1988 1月,经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挖修运河?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六国统一后,“魏图失命五十万”(刘安《准南子?人训》)发动了统一百越之战。向岭南进军的秦军遭到了越人的顽强抵抗。“三年后,我不了解迟佳,导致监工无法调薪,就用一个兵挖一条渠打通了提供粮食打越南人的路线。”(同上)也就是说,公元前219年,秦始皇命令御史陆渡带领士兵和民夫挖掘灵渠。经过五年的努力,灵渠于公元前214年完工。随着漕运路线的完成,秦军取得了快速的胜利,统一了岭南,并在岭南设立了桂林、南海和项峻三郡。
秦统一前,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四大流域已形成内河航道网,而南方的珠江水系尚未沟通。灵渠的出现,就像棋眼一样,让中国的大部分水路完全活了起来。作为水运枢纽,它保障了国家统一和边境稳定,并为两广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做出了贡献。“富斗河虽小,却是三楚两广之咽喉,是唯一使师粮、商贾百货得以流通的”(清?陈元龙《重建灵渠石堤陡门》题词)。在民国二十七年(1938)桂香铁路建成之前,灵渠是一条南北交通大动脉,每天有数百艘帆船经过。
如果你想知道更多,请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