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玉器工具和方法会在古玉上留下什么特殊的痕迹?
西周时期的动物雕刻
早在旧石器时代,我们的祖先就有爱美之心,所以有佩戴饰品的习惯。起初,我们的祖先只是有意识地佩戴一些有孔有绳的漂亮石头,饰品上没有雕刻图案的痕迹。祖先们用当时被杀死的动物的牙齿或锋利的石头作为钻头,在实用的装置和装饰品上钻孔。
汉代的玉雕师
后来,祖先经过无数次的制作,发现在钻孔时加入一些高硬度的细砂,不仅可以加快钻孔速度,还可以增加钻头的使用寿命,而这些高硬度的细砂主要指的是一种被后人称为“去玉砂”的细砂。由于技术的限制,当时的人们只能用手转动一根带有动物牙钻或石钻的木棍来钻孔。至于器皿的表面,他们只能用最原始、最初级、最简单的抛光方法来制作器皿表面的简单形状。所以最初的玉器大多是素净无纹的,形状一般都是磨成圆形或方形。
齐家石器文化
大约8000年前的红山文化,在制作玉器方面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红山文化时期的玉器没有细细的阴线,上面的“牛鼻穿洞”和阴线都是用最原始的方法制作的。“牛鼻穿洞”是用石钻和玉砂(红山文化的洞一般是用锤钻和管钻和玉砂钻的),而阴线是用绳子打磨的。所以在红山文化的时代,应该还没有能做出精细凹版线条的轮转雕刻机。
红山文化玉枭牛鼻穿孔
很多人认为拓跋的出现是在良渚文化时期,但笔者认为拓跋的出现可能与陶器工具的发展有很大的关系(因为陶器工具也是用脚踏驱动的,拓跋的原理也是如此,原因不外乎两个。
第一是为制玉、解玉提供更大的力量,第二是用踏板解放双手,让他们更好的处理解玉的细节。当然,关于玉锤的出现时间,目前还没有定论。但多数学者认为,良渚文化玉器上的细阴线不像也不可能是用绳子和玉砂制作的。这种细阴线,更像是用刀和玉砂磨出来的。现在可以得出结论,商代的制玉工艺可以确认为双人锤制,原始的石头或骨制钻孔工具已经被商代的青铜陀具所取代。
从上面我们可以知道,先民最早使用的雕刻工具是兽牙或用石头制成的利器。先民用这种硬度较弱的工具反复刻画玉器,可能数千次才能形成藏品中这些文物的线条和造型。
当地展示雕刻精美的玉器
良渚文化玉器表面的细密花纹和许多线条,都是用传说中的“昆吾刀”雕刻而成的,但“昆吾刀”是什么?现在还在讨论,这种刀是青铜做的吗?但如果是青铜做的,那为什么良渚文化没有出土青铜呢?相反,齐家文化出土的青铜器很多,玉器表面几乎没有雕刻花纹。这种现象是否违背常识?
齐家文化青铜刀
齐家文化中还有铜镜、青铜刀、青铜斧,但没有青铜解玉工具。青铜装直到商代才出现。青铜法器的出现,大大改进了制玉的工具,所以商代以后的玉器装饰也因为青铜冶炼技术的不断进步而越来越精美。
当然《诗经·潇雅·何铭》中有一句著名的诗“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但实际上,这句诗已经被改了。其实原文是“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这里的“他山之石”是指用来磨玉的细沙,如推子、黄沙、红沙、宝沙等,其硬度高于玉,因为通常用来解玉,所以统称为“解玉沙”,而这首诗中的“错”字就是磨玉的意思。
到了汉代,由于钢铁冶炼技术的发展和成熟,青铜驼具开始被铁驼具所取代。因为铁法器比青铜法器更坚硬耐用,而且中国的钢铁技术自西汉发明“炸钢法”(炸钢法比欧洲早800年)以来一直领先于世界,所以钢法器一直延续到现在,不同的是铁销越来越细,样式和功能越来越完善,法器的硬度也增强了。
刻有阿拉伯语的玉雕
古代玉器的制作一般包括选料、开大料、扎盆、洗盆、磨盆、掏膛、镂空、装饰、钻孔、抛光等工序。
加工玉石的第一步是切割。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去玉”。在去玉时,一般是两个人拉着大线锯切割去玉砂,再由去玉机用大陀轮切割出细节,然后一件玉器经过成型、打磨、钻孔、寻弓、抛光,就可视为成品。所以古人没有现在的电锯等先进工具。他们是如何将如此复杂的工艺雕刻成一方大小的玉料的?
估计你想不到。最初的玉解是用麻绳锯。锯的时候麻绳上沾有去玉沙,因为麻绳摩擦受热会被烧坏,受热后麻绳与玉料的摩擦力增大,去玉沙也会在摩擦中大量脱落,所以古人会不断在麻绳中加入一些坚硬的细沙和水,这样就可以把玉锯下来。但是要不停的锯,需要很多时间,也很考验人的耐力,当然也很辛苦。而且这样雕刻出来的切口会留下明显的波浪线。
西汉御笔
切完之后要把玉切开,打磨光滑再进行下一步的加工。因为接下来的加工需要更加精细的雕刻,需要双手来调整力度、角度、长短,所以古人发明了锤机。锤机的发明解放了玉器工人的双手,打磨操作更加方便。史前社会的制玉工人坐在地板上,把玉放在一块大石头上,蘸上水和沙子,打磨成光滑规则的形状。
文化器皿制作槽口
第二是钻井。在古玉的制作中,钻孔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大多数古玉都是用来佩戴的,或者是用绳子系在衣服和帽子上。因为通道在古玉中很常见,所以通道是鉴别古玉的重要途径。首先,对于古人来说,打钻是个时间活。已知最早的钻头是由黑应时制成的。黑色应时的硬度是7度,而普通玉石的硬度是6度。经过实验,把同样材质的钻头装在木柄上,通过人力或原始机械的反复旋转,就可以在玉石材质上打孔,但这种制造方式非常考验制作者的耐力。如果仔细观察古玉,会发现玉洞处会有玉砂旋钻留下的螺旋线。如果在放大镜下观察螺线,会发现螺线会不规则地排列着颗粒状的凸起。
旧珠渠道
说完了古代的制玉方法,我们再来详细阐述一下,看看古人是如何用“他山之石”来加工玉石的。
首先我们来看一个流传了几千年的制玉机。这个制玉机就是锤子,也叫“水凳”,描述的就是我们经常听到的“坐在水凳上”这个词。造玉的时候,造玉的工人都是坐着造玉的!
战国玉玺上的殉葬者
去玉砂和去玉砂通常是硬度比玉高的矿物。细的去玉沙一般直接来自河流,而那些粗的去玉沙会被用来打洞或者作为切割工具,而那些锋利的去玉沙则会被用来做一些复杂的纹饰和雕刻。大的去玉砂的用法类似于我们现在用来切割玻璃的玻璃尖上的钻石。
各种细砂
夹具是最常见的工具,可用于切割、挖空、钻孔和抛光。相当于我们现在的切割机。
金属丝工具,也用于切割,通常制成弓锯,用于镂空玉器。拉丝工大多用线材工具切割,但这种切割很麻烦,切割一块玉要几个小时。
螺纹工具切割玉簪的雕刻头。
管道工具和管状道具主要用于打孔。一般都是全钻,就像钻木取火一样。钻一个孔,一般很大。
家具也是用来打孔的,但是很结实。这种孔比较小,一边是用来穿线的,比如金线玉衣的玉片的孔。
家具打出的洞
总之,古人因玉制玉,随形而制。渠道和痕迹是鉴定古玉的唯一途径。在我看来,翡翠鉴定的很多鉴定知识都来源于微量学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