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胡子的历史
美国芝加哥大学的专家做过一个实验。他给学生们看了一张照片,照片上一个留着胡子的老人和一个脸色苍白的年轻人站在一起。有的同学说两个人是父子,有的同学说是经理和他的下属。当专家给学生们看另一张照片时,他们立刻抢着说:留胡子的老人和留短胡子的人是教授,他们在讨论学术问题。事实上,第二张照片中留着短胡须的男子就是第一张照片中的年轻人。这说明人们往往把胡须作为识别一个人的重要依据。
胡子的威严和烦恼
在古苏玛尔,几乎所有的男人都是有胡子的男人;巴比伦人,从耳朵往下长着锋利的刀状胡须;另一方面,阿西里阿拉伯人喜欢留长胡子。在古埃及,胡须被视为权力和威严的象征,所以只有国王才能蓄方形胡须,普通臣民只能剃掉胡须,否则就犯了欺骗国王的罪。波斯国王的胡须撒上金粉,甚至用金线编织,神圣如冕。
在沙皇彼得大帝时代,贵族是禁止蓄胡须的,并且规定蓄胡须的男人在通过城门时必须纳税。许多贵族宁愿为他们的胡子交税,也不愿意刮干净胡子出门。
在古代的一些地方,人们把胡子看得比生命还重要。比如在古希腊,强迫男人剃掉胡须就是对他最大的侮辱;在古代阿拉伯,如果一个国家的使者被剃光头发,受到侮辱,就会导致两国不和,甚至战争。
胡须是男性的一种体毛,在男性睾丸激素的作用下生长,是人类性别象征的重要标志之一。男人20岁左右,嘴唇周围柔软的绒毛逐渐长成真正的胡须,每天长0.4毫米左右,可以长到腹部。
胡子是小胡子、络腮胡子、小胡子的统称。通常嘴唇上面的胡子是小胡子,下面的胡子和两边脸颊的胡子。胡子,也叫络腮胡,是男人的象征,常用来指男人。比如《女人不让男人需要男人》《男人需要有胡子有眉毛的男人》。但也有少数女性因为内分泌失调,会长出一点绒毛,不过不用担心,经过精心护理,这种现象会逐渐消失。
人类进化以来,灵长类动物浓密的体毛大面积褪色。但胡须依然没有从男人脸上消失,可见其自有道理。有些人认为胡子象征着男性的威严和性感,但留胡子也会带来很多麻烦。浓密的胡须难免会沾上一些食物残渣和灰尘,也会给细菌提供生存的场所。人呼吸时排出的许多有害物质和空气中的多种金属颗粒、苯、芘等物质,容易被胡须吸附,被吸入的空气带回体内,不利于人的健康。
人的胡须随着人的衰老而变白,记录着人的人生成长和经历。从年轻时长出第一把胡子的骄傲,到为了初恋的爱把脸刮得干干净净,再到经历沧桑后的成熟,以及不久后“如雪”的无奈与释然,我想这些都是每个男人必须经历的过程。
“做你自己。”
许多胡子给世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马克思和恩格斯浓密卷曲的胡须令人肃然起敬,而列宁下巴上翘的山羊胡又是那么有个性又不失亲切。鲁迅的《一字胡》融合了他的学者风范和战士精神,刚毅得令人望而生畏。三国时期,关云长横刀跃进,绿毛飘扬,更添英气。难怪精瘦的曹操也夸他是“大胡子”,特意给了他一把锦绣胡子。张是一个勇敢的战士,必须站得笔直,这表明他的强大,正直和勇敢的性格。
美国第十六任总统亚伯拉罕·林肯在竞选期间收到一个小女孩的来信,信中写道:“如果你能蓄起胡子,再加上一点机智成熟的男人魅力,我可以让我的四个兄弟选择你。”
当然,反派也“必如其人”,表现了人物的本性。比如昆曲《十五关》中楼格格嘴唇上的一把黄色小胡子,就把他流氓、小偷的形象刻画得更加淋漓尽致。夏洛克是一个势利的威尼斯商人,他的小胡子被刻意涂上油彩,代表了他吝啬、自私、心胸狭窄和金钱至上的性格。二战时侵华犯下滔天罪行的日本军人,却喜欢留着所谓世界上最优雅的人丹胡,极具讽刺意味。希特勒,德国法西斯的领袖,他的小胡子和鼻子一样宽,既残忍又滑稽。难怪他受到喜剧演员卓别林的青睐,把自己的幽默发挥到了极致。
巧妙的胡须也可以弥补一个人的面部缺陷。罗马帝国的皇帝哈德良用胡子遮住了脸上的肥肉。西班牙的尤安·卡洛斯一世(Euan Carlos I)因为面部皮肤病,用胡子来掩盖自己的丑陋。那些下巴扁平的人可以通过长尖胡子来弥补;脸颊瘦的可以通过留胡子让脸看起来很饱满;大一点的小胡子特别适合鼻子大的人,可以让五官看起来很和谐。适当剃掉胡须可以使人更美;反之,可能会弄巧成拙。
从医学角度来说,胡子也很重要。医生可以从胡须分析一个人的健康状况。美国科学家可以通过对胡子的实验室分析来确定一个人是否患有营养不良、先天性精神疾病、糖尿病或代谢紊乱。
胡子和风格不是孤立存在的。
凡人的胡须,伟人的胡须,人的胡须都不是孤立存在的。一个男人的胡须形态往往取决于民族风俗、民风、时代风尚、地域历史文化背景、自然地理环境、社会生活环境、个人价值观和生活方式,甚至当时的国际形势。9.11之后,留着胡子走遍美国绝对不是明智的选择。
胡子不仅仅是个人卫生习惯的问题,还反映了人们的性格、心态、审美情趣乃至生活追求。中国人曾经认为“身体的皮肤不应该被父母损坏”,除了剃光头发出家,剃掉胡子也不容易。
辛亥革命后,中国男性的发型、服饰、社交礼仪、风俗习惯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男性理发、刮脸已经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然而,许多关于留胡子的礼仪仍然值得学习。比如晚辈在长辈面前不留胡子,这是中国传统文化意识和伦理观念的体现,对现代人,尤其是那些赶时髦的年轻人有很大的教育意义。
亚历山大时期,古罗马军队规定士兵不得留胡须,不仅是为了少染疾病和识别敌我,也是为了避免在近距离作战中胡须被敌人抓住。欧美文化意识认为没有胡子是男人在上流社会地位的象征,因为他们认为只有有地位的男人才有时间在室内精心修饰自己的外表。而且,没有胡子也能更准确地表现出面部表情的细微变化,被认为是坦率的表现。
北非、西亚和中东的一些游牧民族还保留着一种野蛮的习俗——男人要想加入部落,必须留着浓密的胡须,否则必须在生殖器上绑上水壶,绕着部落首领的帐篷裸奔三圈。这充分体现了原始人的男性崇拜与胡须的密切关系。
胡须的生长分布与遗传基因和个体雄激素分泌有关,所以每个人都不一样。通常在青春期后,男人的胡子比头发长得快。到了成年期,胡子一般和头发一样的颜色,会逐渐变硬。
胡须一般先出现在上嘴唇两侧,然后蔓延到上唇、脸颊、下唇中间,最后蔓延到下脸颊。胡须区的血管比发根多,营养物质容易获取,所以永远是“不会刮胡子的人春风又高”。就像女士每天都需要护肤和化妆一样,剃须和洁面也成了男士的日常必修课。
古希腊有句名言:“胡子长,虱子不长脑子”,意思是胡子越浓的人越容易秃顶。从现代生物学的角度来看,胡子真的用处不大,甚至对健康有一定的危害。有句话说得好:刮胡子让男人远离猿猴。其实很多男人都知道,对胡子说不,不是不想,而是做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