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陵集团历史悠久。
汉代,兰陵酒成为贡品。1995年秋,在江苏省徐州市狮子山楚王墓的发掘过程中,一个震惊全世界酿酒界和考古界的重要发现公之于众,那就是兰陵酒在被埋藏了2148年后出土并重新出现。经专家鉴定,是世界上最古老、保存最完好的直接印有贡品名称的酒,成为中国95。楚王的墓是用石头砌成的,兰陵酒放在墓的壁橱里,放在一个陶瓷的球形坛里。泥封上盖有“兰陵贡”、“兰陵成印”、“兰陵印”等印章,完好无损。打开泥巴后,一股浓烈的酒香溢出,令现场的考古人员惊叹不已。经国内外考古学家鉴定,与今天的兰陵美酒相同,印证了兰陵美酒3000年的酿造历史。
北魏时期,农学家贾思勰对兰陵美酒的制作工艺进行了科学的分析和加工,并将其收入世界上第一部农业科学经典《齐·姚敏书》,使这一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得以保存至今。
盛唐时期歌舞升平,农业的进步促进了兰陵酒业的快速发展。除了冯巩宫,它还通过京杭大运河出口到江宁和钱塘。
唐代诗人李白于二十八年五月游山东。经过兰陵,闻到酒香,看到旌旗飘扬,于是喝下了期待已久的兰陵酒,由此引发灵感,写道:“兰陵酒郁金香,玉碗盛满琥珀光;但令主人沉醉,不知何处是故乡。被誉为“诗仙”和“酒仙”的李白写了数百首关于斗酒的诗。他只是综合鉴赏了兰陵酒的色、香、味、情,描绘了兰陵酒风格独特、色泽艳丽、风味压倒一切的独特个性。北宋著名书画家米芾饮兰陵酒后挥毫泼墨,赋诗一首:“阳羡春茶明草绿,兰陵酒郁金香”。目前这幅巨幅对联仍完好地保存在湖北襄樊米公庙。可见北宋时期,兰陵美酒和洋县春茶享誉大江南北,被誉为宋代两大名品。
明代著名医学专家李时珍从医学角度高度评价兰陵酒。他在名著《本草纲目》中写道:“兰陵酒清香,色泽金黄,饮之,无头痛、口干、腹泻。* * *水的尺度比其他水更重要,这不是周边城市做出来的。水土也美,常喝药好。”
清代诗坛泰斗王渔洋在《当年托》诗中写道:“洋县茶六点,兰陵酒一千。古嘉里区,偏僻如五湖之口……”这里不仅赞美了兰陵酒的珍贵,也赞美了兰陵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美丽富饶的地区。
1914年,兰陵葡萄酒、兰陵郁金香在“山东首届品展”上分别获得“优秀奖银奖”和“优秀奖金奖”。
1915,兰陵葡萄酒在美国旧金山举办的巴拿马-世博会上获得金奖。使这种传统名酒流传海外,名扬中国,跻身全国名酒之列。
1916,兰陵酒获“首届国货展”二等奖。
1948 165438+10月,兰陵解放后,以兰陵古镇董圆圆的私人旅馆为基础,将8家私人旅馆和30多家私人作坊联合起来,组成山东兰陵梅酒厂。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和支持兰陵酒业的发展。
65438年至0954年,国务院总理周恩来率团出席日内瓦国际和平会议,并将兰陵美酒作为“国酒”带到宴会上招待与会各国元首,再次提高了这一传统名酒的国际声誉。
1957年,NPC常委主席朱德召见市政部长杨义臣,说:“山东有一种名酒叫兰陵酒,是李白喝的。他喝了之后还写了诗。兰陵酒还用原来的陶瓷瓶在上面写李白的诗,并配有中外文解说,可以大量出口。朱德董事长的指示极大地促进了兰陵葡萄酒包装装潢的改进,增加了出口创汇能力。
时过境迁,兰陵酒已经成为中国酒文化的瑰宝。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兰陵酒业有了新的发展。企业推行全面质量管理和现代管理战略,以高质量的产品和良好的信誉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断发展壮大。
殊不知,荣誉光环下隐藏着一个巨大的“黑洞”。由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的盲目扩张和管理松懈,原企业的主要负责人和部分高管严重腐败,给企业发展造成了严重创伤,使企业效益陷入低谷,达到严重资不抵债的程度。在企业经营混乱、负债累累、危机重重的关键时刻,临猗市委、市政府及时调整兰陵集团领导班子,任命陈学荣同志为兰陵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从此,昔日繁华、今日濒临破产的兰陵集团这艘航母终于破冰,拨正航向,扬帆起航,再创佳绩。
自2003年下半年以来,在陈学荣同志的领导下,兰陵集团以“深化内部改革,强化内部管理,优化经营机制,塑造品牌形象”为重点,确立了“精诚酿酒,服务人民”的经营理念,整合优势资源,凝聚员工力量,强化基础管理,稳步提升产品质量,不断开展市场建设。反腐倡廉取得重大成效,企业发展环境得到净化。全体员工团结一心,艰苦创业,奋力拼搏,企业步入了良性、稳定、健康发展的轨道。
从2003年下半年开始,兰陵集团从机制和体制两方面进行改革,采取“攥紧拳头,收缩战线”的策略,对那些市场控制能力弱、利润空间小的业务部门进行分离、重组和撤销,彻底摆脱不良资产的束缚,将市场、品牌和管理优势集中到核心企业兰陵酒业有限公司的发展上来。
同时,打破集团管理体制,将集团机关与股份公司中层职能部门合并,实行“一岗双职”管理模式,突出集团核心企业的品牌、质量、管理优势,全面提升集团运营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