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

到了清代,从乾隆后期开始衰落的现象越来越严重,腐败也越来越严重。在位的嘉庆帝和道光帝在统治风格上更加保守和僵化。19世纪上半叶,英国开始向中国大量出售鸦片,导致了1840年中英鸦片战争的爆发。鸦片战争失败后,继位的咸丰帝面临的形势是西方列强开始入侵,迫使清政府与他缔结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中英《南京条约》。第二次鸦片战争失败后,签订《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根据这些条约,清政府被迫割地赔款,开放通商口岸,清廷威望一落千丈。同时,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主权严重受损。随着人民负担的逐年加重,引发了一系列的反抗运动,规模最大的太平天国运动一度对清朝的统治构成了严重的挑战。

到1880年代,清军的装备比洋务运动前有了明显的改善;在1884到1885中法战争期间的一系列战役中,清军和法军互有胜负。战后,清朝设立了海军衙门,打造了一支现代化的海军舰队——北洋水师。

洋务运动虽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由于大多数人不了解当时的国际形势,少数人的迫切并不能改变大多数官僚的旧思维。清朝的维新运动最终没能取得和日本明治维新一样的结果,导致甲午战争失败,65438-0895年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随后,由光绪皇帝、梁启超、康有为领导的戊戌变法,因慈禧太后和保守派的反对而被软禁,改革因只持续了103天而失败,因此被称为“戊戌变法”。

19年底,在《马关条约》的影响下,外国列强在中国强行收购“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如俄国的势力范围是长城以北和新疆,英国的是整个长江流域,法国的是云南和两广等。),有一举瓜分中国之势。所以中国的排外主义开始抬头,导致了义和团的仇洋和八国联军的入侵。1901年,《辛丑条约》就是因为这个原因签订的。慈禧太后为了赢得民心,开始推行“新政”,进行了包括建立新军、废除科举等一系列改革。很快,中国出现了宪政与革命之争。起初立宪派占了上风,清政府也承诺实行君主立宪制。然而,1911年5月组建的“责任内阁”因其大部分成员属于王室而被称为“皇家内阁”,这引起了立宪派的不满。同年65438年6月+10月,武昌起义爆发,各省随后宣布独立,清朝的统治开始瓦解。1912年的清帝退位,标志着中国两千多年的帝制正式结束。到1916年,袁世凯复辟帝制83天,张勋复辟清朝1917年,也不过12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