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人物朱德的故事。

中国历史人物朱德的故事。

65438+2月1是朱德诞辰130周年。这是一个关于中国历史人物朱德的故事。欢迎借鉴,希望能帮到你!

中国历史人物朱德的故事。

朱德元帅出生的四川仪陇,当时还是个很穷的地方,朱德家也是世代佃农。

但朱德从小热爱劳动人民,愿意为乡亲们做好事。我也很爱用脑用手,满满的爱。

有一年,四川大旱,朱德的家乡连续下了几个月的雨。土地龟裂,秧苗干枯,连喝水都困难。村民们只好翻山越岭,跑到十几里外的地方排队挑水。

这一天,朱德上山割草,发现山坡上有一片草长得特别茂盛,草底下的土很湿。他觉得下面可能有泉水,就让几个朋友去挖。用你的镐,我用铲子挖了一个深坑,费了好大的劲。但是水呢?我一滴都没看到。有朋友泄气了,撅着嘴说:“这里根本没有水,我们白做了。”

朱德不肯放弃。他仔细观察了一下坑的四壁,耐心地对大家说:“如果下面没有泉水,这么干燥的天气,土壤怎么会这么湿呢?我们定下的目标,我们必须坚持到底。只要在最潮湿的地方挖,就一定能挖出泉水来!”

在朱德的带动下,大家又开始热情地工作起来。挖完不久,一股清泉汩汩地从地下涌出。大家高兴地跳了起来,说朱德意志坚强,坚忍不拔,为村子做了一件大好事。

直到现在,这泉水还在流淌,不仅仅是泉水,还有勤劳勇敢执着的精神文明。

中国历史人物朱德的故事。

朱德为了追求革命,寻找* * *,不远万里来到法国,又到了德国柏林,见到了周恩来。在周恩来的帮助下,他实现了参加中国比赛的愿望。

朱德在德国期间,刻苦学习德国的革命书籍,也参加了一些实际斗争。

德国是马克思的故乡,马克思主义的发源地。朱德渴望学习马克思主义。他想读报纸和马克思的著作,但他不懂德语,所以很难与人交谈。他下定决心要学德语。那时候他已经36岁了,但是困难并不能阻止他。他整天埋头学习,一学就是几个小时,废寝忘食,甚至上厕所就背单词。感觉赤膊上阵,他买了一张张柏林地图,每天出门逛柏林,几乎所有的大街小巷都逛遍了。他一方面对着路标和公交车站学习德语,一方面与人交谈。就这样,朱德学会了德语。

一天,朱德和几个同伴去看一个展览。但没想到,在中国展区,他们看到的是三寸小鞋,男人的长辫子,麻将,乌鸦P枪,占卜用的东西。这显然是对中国人民的侮辱和蔑视。朱德等人非常愤怒,中国学生非常愤慨,他们决定抗议。谁将领导这次抗议?大家都把信任集中在朱德身上。

在朱德的带领下,中国学生冲进展览,烧毁了所有诋毁中国的展品。因此,朱德和几名中国留学生被德国警方投入监狱。

中国5·30惨案发生后,德国组织了大规模的声援活动。朱德和几名中国留学生应邀参加了集会。德国警方再次逮捕了他们。

德国待不下去了,朱德去了苏联。在苏联学习一年多后,到1926,根据党的指示,朱德回国支援北伐。后来,朱德在江西南昌举办军官培训团,任南昌市公安局长(南防司令)。

1923、12年4月,蒋介石叛变革命,屠杀* * *成员,朱德也被驱逐出南昌。不久,朱德神秘返回南昌,参加了著名的南昌起义。

1927 7月21日,朱德受党的指示秘密返回南昌,并会见了周恩来。当时,周恩来是党领导的南昌起义的前敌委员会书记。他们见面特别兴奋,但由于起义事关重大,只寒暄了几句,聊了聊工作。经过仔细研究,前敌委员会给了朱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在起义开始前设法牵制敌人的指挥官,以保证起义的顺利进行。为什么把这个重任交给朱德?朱德曾经在南昌带过一个军官训练团,和南昌的一些军官比较熟悉,关系不错。这是一个非常有利的条件。朱德非常爽快地接受了任务。

中国历史人物朱德的故事。

朱德从小在私塾读书,上了小学和中学。后来考上了成都师范大学体育系。他逐渐接受了革命的反帝思想,思考如何救国救民,但没有明确的答案。成都师范大学体育专业毕业后,回到仪陇当高中体育老师。

朱德的父亲一直主张做官,但是学了很久,当了体育老师,心里很不痛快。1909,11年6月,朱德考取了滇军吴江学堂,开始了他的军旅生涯。那时候,朱德23岁。

在云南吴江学校,朱德刻苦学习,显示了他的军事天才。他提前从蔡锷将军的部队毕业,立下了许多功勋。他被提升为少将·准将。当地人民先后为他树立了“救民于水火”和“除暴向善”两座功德碑,至今仍屹立在四川泸州。

在蔡锷将军的影响下,朱德虽然有了军事救国的想法,转战南北,取得了很大的名气,但对于如何救国仍然没有明确的答案。他在不断地学习和思考。他订阅《新青年》、《新动向》、《每周评论》等进步杂志,努力寻找救国之道。当时朱德作为少将旅长,待遇优厚。他不仅还清了家里的债务,还为家里盖了一栋小楼。后来,他带着父母等20多人到四川泸州打工。但是,他的内心很压抑,找不到真正的出路。极度郁闷,朱德甚至拍了个乌鸦p。

1919年的五四运动对朱德的影响很大,让他看到了曙光。特别是在好友孙炳文的帮助下,逐步走上反帝反封建、救国救民的道路。

公元1920年8月,朱德来到成都,见到了他的朋友孙炳文。孙炳文告诉朱德,他将去北京寻找五四运动的重要人物李大钊。朱德很高兴,说:“好,我们一起去吧!”

经过讨论,朱德和孙炳文决定去欧洲学习,试图找到一条革命道路。

1922年初,朱德辞掉了军职,扔掉了安逸的生活,换上西装,登上了开往欧洲的法国船“天使号”。他的好朋友孙炳文和10名青年,经过40天的航行,首先到达法国著名港口马赛,然后乘火车到达巴黎。

朱德和孙炳文住在巴黎一个中国商人的家里。这位中国商人年轻时漂洋过海来到巴黎谋生。几十年过去了,他的乡愁越来越浓。他特别想听到来自祖国的信息,而朱德等人却一再打听巴黎的情况。所以,一有时间就坐下来聊聊天。

一天,这位中国商人告诉朱德,他从一些中国学生那里听说在巴黎成立了一个叫* * *的组织。说者无心,听者有意。朱德急忙问:“那些人在哪里?”这位在中国的商人说不清楚,但他答应尽力去了解。第二天,这位中国商人告诉朱德和孙炳文,还有一个人知道* * *。他们急切地跟着那个中国商人去找那个人。然而,这个人告诉朱德,这个* * *组织的头目名叫周恩来,但他已经去了柏林。朱德和孙炳文非常失望。这时,那人看着他们的诚意,从口袋里掏出一张纸条说:“放心吧!我这里有周恩来在柏林的地址。”

朱德接过纸条,如获至宝,紧紧握着那人的手表示感谢。

朱德和孙炳文商量了一下,决定立即去柏林找周恩来。他们很快乘火车到达柏林。按照纸条上的地址,他们东打听西打听,终于来到了瓦姆村的皇家林荫道。天已经黑了。他们不顾一路奔波的疲惫,敲了敲门,一个年轻人走出来,很有礼貌地问:“你找谁?”朱德急忙说:“我们找周恩来!”小伙子说:“我就是!”"

周恩来邀请两人进屋,朱德还有些怀疑。为什么* * *的负责人这么年轻?那时,周恩来20多岁,眉清目秀,精力充沛。

周恩来给客人让座,沏茶倒水。他的大眼睛看着朱德和孙炳文,问道:“有什么事吗?”

朱德降落在比他小10岁的周恩来面前,介绍了他们的情况,表明了他们寻找* * *的迫切心情和入党的迫切心情。

周恩来一边认真听,一边在笔记本上记着,他被朱德的传奇经历和追求革命的激情所感动。他说,可以介绍他们加入* * *,先当候补党员,然后履行入党手续。

周恩来为朱德和孙炳文安顿下来。1922 165438+10月,朱德经周恩来、张申府介绍,正式加入中国* * *,开始了半个多世纪的革命生涯,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