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里的内容都是真的吗?
没错,但是有很多夸张的成分。
元末明初,罗贯中在陈寿《三国志》和裴松之注的基础上,吸收了民间传说、剧本和戏曲故事,写成了《三国演义》。
现存最早的版本是嘉靖元年(1522)出版的,称为嘉靖本,书名为《平阳侯传,晋,后学罗本传》。嘉靖版以后出现了大量的新期刊,都是以嘉靖版为主,只做了一些插图、考证、注释、增删文字、卷数、整理目的等工作。
清康熙年间,毛伦、毛宗岗父子对嘉靖《三国演义》进行了一些修改,主要是对内容进行了梳理,并修改了措辞。改诗等。,内容变化不大。
扩展数据:
社会影响
《三国演义》以75万字的篇幅,用成熟的小说语言塑造了400多个人物形象,描述了近百年的历史进程,开创了一种新的小说体裁,不仅让当时的读者“争相抄写以供观赏”,也激发了抄写员和书商继续撰写和出版类似小说的热情。
嘉靖以来,各种历史演义如雨后春笋,不断问世,从开始到现在。据不完全统计,明清时期的历史演义大约有一两百种。
《三国演义》闻名于世,也受到外国读者的欢迎。早在明朝隆庆三年(1569),就已经传到朝鲜,崇祯八年(1635),就有阿明出版的《三国志》,收藏于英国牛津大学。
自康熙二十八年(1689)日本高僧文山编撰出版《通俗三国》日文版以来,朝鲜、日本、印度尼西亚、越南、泰国、英国、法国、俄罗斯等多国纷纷翻译本国文字,发表了许多研究论文和专著,对小说《三国演义》进行了有价值的探讨和高度评价。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三国演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