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茶餐厅有什么特色?
如今香港街头随处可见的茶餐厅,大约是半个世纪前出现的。当时,在西式生活习惯的影响下,一些香港人开始喜欢喝西方茶。但由于无法光顾这些专门为外国人设计的昂贵西餐厅,于是出现了平民西餐厅,这种餐厅在当时常被称为餐厅或冰室,也就是现在的茶餐厅的前身。至于茶餐厅名字的由来,虽然没有约定,但可能与招呼客人的一个特点有关:每当客人坐下,服务员(侍者)就会按人头给客人上茶。茶餐厅之所以广受香港人喜爱,是因为上菜速度快、质量好、价格低,主要是因为他们改良了西式茶点,使之更适合香港人的口味,从而产生了所谓的港式茶餐,如港式叉烧意大利面、西式牛排配中式炒饭等中西式茶餐。另外,敢于尝试的香港人,就连茶餐厅的饮品,也创造了无数中西合璧的港式饮品。除了大家熟知的一半咖啡一半奶茶的“鸳鸯奶茶”,还有咸柠檬七(七喜雪碧汽水加柠檬片和盐)、姜七(姜汁加七喜雪碧汽水)等各种饮品。
体验香港的文化精神
到了60年代,茶餐厅开始蓬勃发展,茶餐也从中西式扩展到日式、泰式、马来式,包罗万象,令人眼花缭乱。几乎每一家茶餐厅在相似的菜单中都有自己独特而受欢迎的茶餐。难怪有人说,要研究香港的文化和精神,一定要去这里的茶餐厅体验一下。这里的顾客有的穿西装打领带,有的穿衬衫穿拖鞋。有的谈生意,有的看报纸,有的聊天。他们都聚集在这里,享受他们最喜欢的食物,不分阶级,性别,年龄和年龄。这些与香港人生活密不可分、早已成为香港文化一部分的茶餐厅,自从大量出现在小说、电视剧、美食杂志中后,从平民餐厅一跃成为最具香港特色的餐厅,甚至成为当地旅游协会向外地宣传香港时的卖点之一。
保持开放餐厅的外观
拥有50多年历史的杜梅饭堂和兰芳园,因为自开业以来一直保持饭堂外观不变,吸引了不少怀旧的港人和游客。记得第一次在油麻地庙街的杜梅餐厅用餐,是一个香港朋友介绍的,得知这家香港为数不多的历史悠久的茶餐厅是如此的“港式”,印象深刻。餐厅自开业以来一直存在的柚木隔断,依然伴随着白底黑字的老式圆钟;高高的天花板上,还挂着传统的白色吊扇;二楼,背靠背坐着的卡座(私人座)依然靠着绿栏杆,见证着窗外半个世纪的事物变迁。曾经繁华的庙街在杜梅仍然充满了餐馆,尽管船民已经不在那里了。除了街坊的老顾客,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和游客推崇“怀旧”这个名字。美度的第二代经营者王杏芬说,一开始她只觉得,既然是父亲创办的,就应该保留店铺的所有景点和物件。在众多媒体争相报道后,她觉得在日新月异的香港,更有必要保留美度所代表的香港历史。和美国一样,历史悠久的兰芳园,因为保留了香港早期“大牌(排)摊”的特色,丝袜奶茶创始店的称号而闻名。
传统金字招牌
兰芳园茶餐厅,位于中环界址街,虽然周围的建筑越来越高,但兰芳园自开业以来,一直以餐厅原有的风格迎接着50多年来慕名而来的新老客户。店内除了保留传统的茶餐外,随着时代的变迁,我们开发了多种迎合现代香港人口味的餐品。“知名丝袜美妆奶茶,黄金秘制猪排满满”是兰芳园的金字招牌,很多第一次听到丝袜奶茶名字的人一定会好奇地问,丝袜真的是用来泡茶的吗?该餐厅的第二代经理林解释说,港式奶茶的制作其实也差不多。之所以叫丝袜奶茶,是因为他妈妈用手工缝制的小布袋泡茶,而不是当时常用的大布袋。由于其外观和颜色酷似丝袜,许多顾客将其命名为丝袜奶茶,因其特殊的香味和新鲜度而广受大众喜爱。
创新的茶和餐风格
兰芳园和杜梅餐厅以保留传统茶餐厅的原始风格和风味而闻名,经过50多年的经营。但在二代兄弟姐妹的共同经营下,兰芳园一直在不断创新茶餐的风格。最近以鸡排、牛排等八种不同口味的「香港第一丁系列」而出名。除了美食,兰芳园离很多公司都很近,所以一到吃饭时间,店外排队的人群总是络绎不绝。尽管两年前第二家分店就在原来商店的附近开了,但顾客们仍然排着长队。
游客慕名而来。
虽然老店门外仍保留的大牌(排)档很少被当地人光顾,但却成为很多游客慕名而来的卖点之一。经营多年的兰芳园店创办人林老伯回忆说,当时港英政府规定,所有街头摊贩都要申请营业执照才能监管,而且因为在这里吃饭的顾客都是一排排挨着坐,所以“大牌子(排)摊”这个名字就由此而来。林老伯无奈地说,既然香港政府已经停止给“大牌(排)公司发牌照,那么香港仅存的几家大牌(排)公司也将随着现有持牌人的老化而消失。
大牌档即将成为历史。
现在我已经是半个香港人了,虽然不太习惯在街上吃东西,但我总是劝来香港的朋友们尝尝这个即将成为历史名词的大牌(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