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别与文学的关系

物理学中有一个关于磁引力的原理,叫做“同性电荷相斥,异性电荷相吸”。这句话经常被人们引用来表达“同性在一起会产生攀比心理,而异性会思考如何在对方面前表现自己”的观点。如果演绎极端,对“同性粒子相斥”的结论有超乎寻常、近乎偏执的一致,可以从侧面反映出“性别与文学”的某种关系。

因此,本文的许多论点都是基于对这一概念的认识。

一,男性作家作品中的“恋母情结”

恋母情结,中文翻译为“恋母情结”、“恋母情结”、“恋母情结”。所谓“情结”,指的是一种情感负担,叫妈妈男孩。从这句英文中不难看出,他指的是男性的一种心理倾向。就是我心理上还没有断奶,无论什么年龄,我都一直服从,依恋妈妈。

在很多男性作家的作品中,总能看到“恋母情结”的影子。

古希腊悲剧《俄狄浦斯王》是推俄狄浦斯情结作品的鼻祖。说到《俄狄浦斯王》,就不得不提到精神分析的创始人和代表人物弗洛伊德,以及他的俄狄浦斯情节,即恋母情节。弗洛伊德认为“俄狄浦斯情节”是各种心理疾病的根源。由于婴儿期和幼儿期的环境条件,每个孩子都渴望从异性父亲或母亲那里得到满足,并对同性父亲或母亲产生厌恶。无论是原始社会还是文明社会都有反对乱伦的原则禁忌,而这个禁忌大家都知道,所以这些欲望都是在黑暗中感受到的,只是永远埋藏在潜意识的深处。这种存在观念是对他们道德背景的侮辱,他们很难接受这种感觉。即使有人只暗示“乱伦”二字,也会立刻产生强烈的反感。正是在这种由厌恶而产生的负罪感中,俄狄浦斯的母亲和妻子朱·卡斯塔上吊自杀,义愤填膺的俄狄浦斯刺中了自己的眼睛。

英国作家劳伦斯的《查泰莱夫人的情人》是我们最熟悉的,而《儿子与情人》中他对母亲依恋的巧合是对弗洛伊德普遍原则的一种赞美。劳伦斯有一个矿工的父亲,他总是和他母亲刺耳的声音争吵。他所受的教育只够他吃力地看报纸,而他的母亲莉迪亚是一个受过良好教育的女人。她大量阅读书籍和诗歌,崇尚思想。所以,在一个“父亲威严的男人声音夹杂着咒骂”的家庭里,柔弱、敏感、观察力敏锐、记忆力优秀的劳伦斯被母爱控制着。《儿子与情人》在很大程度上是基于他的个人生活经历,后来的评论家认为这是一部自传性的作品。书中有他童年和青少年生活的影子,表达了儿子如果不能摆脱恋母情结,就不能真正恋爱。书中的母亲对丈夫失望透顶,精神抑郁。她把希望寄托在儿子身上,感情很强烈。儿子年轻时崇拜母亲,长大后感情生活受母亲影响很大。这位母亲成功阻止了儿子与多名女生的恋爱,并庆祝了自己的“胜利”。儿子在和另一个女朋友分手后终于醒悟,对妈妈说:“只要你活着,我就找不到合适的人。”

另外,法国著名小说家普鲁斯特也写过主人公小时候对母亲不同寻常的爱,这也是对恋母情结的描写。日本著名的《源氏物语》中的源氏爱自己的生母,一直追求一个和生母长得一模一样的女人。这些男性作家作品中对女性发自内心的热情描写,向我们展示了性别与文学的关系。

第二,女作家作品中的“左右都是男人”

如果我们经常上网,就会越来越频繁地接触到一个词:腐女。该词来源于日语,由谐音“腐女”转化而来。腐女“腐”在日语中有无望的意思,腐女是指对男男恋-BL系列作品情有独钟的女性,通常是喜欢这类作品的女性互相嘲笑的一种方式。这些腐女的大量出现与谭梅小说的巨大影响是分不开的。有调查显示,82.35%的女生第一次接触美容是在18岁之前。这些数据反映出《幼美》的受众群体非常庞大。

“媚美”一词最早出现在日本现代文学中,是与自然主义文学相对立的另一种文学写作风格:媚美派。其初衷是“以自然主义为主体反揭露人性的丑恶,并从中找出功能美,狂欢于追求文学的意义”。后来这个词被日本漫画家用在BL(boy's love)漫画中,结果引申为泛指所有的美男子以及不涉及繁衍后代的男性之间的爱情感情。最后发展成了同性恋漫画的代表之一。

如今,随着电子阅读的大规模普及和大量网络小说的出现,在美女小说的影响下,腐女的数量也逐渐增多。而且很多门户网站都开辟了专栏,让业余或者专业的网络写手来写。看小说的人绝大多数是女生,这让腐坏文化大行其道,甚至有法制节目发布通告,逮捕那些痴迷美色的编剧。

因此,这种现象值得我们深思。

对于谭美文这样的文学体裁来说,其小说中的主角都是男性。他们相识相恋,甚至可以结婚生子。然而,美国文学90%的作者和读者都是女性,这是一个压倒性的数字,似乎令人难以置信。其实是有一种“异性相吸”的心理在起作用。因为在写或读美文的过程中,女性不仅能体会到男性的心理,也能有男性的行动,能欣赏到男性两次或更多次的帅气阳光和美丽。这种对男性美的偏执向往阻止了女性出现在他们的作品中,这种极端的做法会被误解为性取向异常,但不幸的是其实恰恰相反。

当然,这些作品还处于“网络中泛滥,现实中不提”的地下状态。但是它们无可辩驳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而很多优秀的网络作家,尤其是优秀的美文作家,根本拿不到“作家”的头衔。然而,不可否认的是,这些女作家创造的世界从另一个层面向我们展示了性别与文学的关系。

也许本文对这个命题的讨论存在很多问题,但根据“异性相吸”原理,可以解释一些现象。至于是否合理,全凭智者的智慧。

Ps:可能有人会引用林白的《瓶里的水》、《回廊的椅子》等女作家写的文章,反映两个女人的隐秘感情。我想林白写这些文章的时候,正是女性文学发展的高潮。为了争取女性权益,他们不惜让人类最好的感情只发生在两个女人之间,从来不让男人参与。至于真正反映同性爱情的作品,那是他们或者他们之间最好的情感,我们没有权利去指责他们。我们送上最美好的祝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