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安鼓楼的历史演变

Xi安鼓楼建于明洪武十三年(1380),比钟楼早四年。楼上有一面巨大的鼓,因为它每天敲鼓报时,所以被称为“鼓楼”。鼓楼横跨北院门街,与钟楼相距仅200米,相互对应。

主持修建鼓楼的是长兴侯耿秉文和安知府王。据说鼓楼工程的基石是在烟雨中打下的。康熙三十八年(1699)和乾隆四年(1740)两次重修。据乾隆五年《重修Xi安鼓楼》记载,去年陕西小麦大丰收。”甘肃粮食丰收,百姓不等命运。”出现了“一男娶一女,礼促诉讼”的太平景象,于是他沿袭了“盛世编史,丰年编盖楼”的古老故事,重新整理了鼓楼。长安县令王睿具体负责修复。

明代Xi安城周长11.9 km,面积8.7平方公里。鼓楼位于Xi中部的西南部。为了让大鼓遍布全城,必须建高楼,立大鼓。明清时期,鼓楼周边地区多为陕西省各级政府办公楼和xi市政府办公楼。这些衙门的办公场所和周围居民的生活都离不开鼓,鼓成了当时最熟悉的声音。咸宁著名儒学家李云宽题写“声在天上闻”匾额,画龙点睛,说明了鼓楼的现实意义。大楼里有楼梯。当你爬上楼时,你可以通过栏杆俯瞰整个城市。Xi安鼓楼是明清建筑的主要标志和代表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