划船禅师塔建筑简介
泛舟禅师塔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是泛舟禅师的灵骨宝塔。它是唐代国保寺的主要建筑之一。在国保寺的遗址上,寺庙早就被毁,只剩下泛舟禅师的古塔孤零零的一座。划船是唐代国保寺的禅师,死后建塔供奉。
据《塔明》记载,唐长庆二年(公元822年),曲环建成于我们这个时代。
在运城市西北5公里的大曲乡北曲村东南的国保庙遗址上,泛舟禅师塔是一座奇形怪状、圆润美观的砖塔。是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泛舟禅师塔建于唐长青二年(822)。据塔碑文记载,唐代安邑人,勇武参军,屡立战功,为官查书。为了积德,他回到家乡在这里买了20多亩地,建了一座15000平方米的国保寺,并请了一位外号“划船禅师”的和尚做寺方丈,与他成为知音,经常下棋到深夜。因为曲桓家离寺很远,下棋访友不方便,所以曲桓在寺北建了一座别墅。划船禅师是唐高宗李贽之孙,卒于唐长庆二年(822)。为了纪念这位好朋友,曲桓招募能工巧匠,在埋葬泛舟禅师的墓地上,修建了这座端庄秀丽的墓塔。曲桓晚年退休定居于此,后发展为一个村落,即今天的四北曲村。
泛舟禅师塔高约10米,结构平面为圆形,立面由塔顶、塔身、塔基础三部分组成。每个部分的高度约为整体的三分之一。塔基为圆柱形,砖砌,戏台为须弥山。腰部和猫头鹰雕刻有荷叶尖,并装饰有钻石图案。圆形塔分为八间,四周有方砖柱,南面开一个小门。门槛、脸颊、门槛都是石雕。六边形内室,上部是重叠的藻井,里面有一个小方孔,有一个小房间直达塔顶;北面嵌有一块高1米,宽70多厘米的石刻,记述了泛舟禅师的生平和建塔过程。东西两侧大门紧闭,肩有四路四排砖;每个角上都有碎子直格子窗,上弦用台座装饰,下弦用芯柱装饰,下柱安装,颇似Xi大雁塔的方柱。窗户的上下腰线、台座、芯柱、竖颊等。与敦煌的屋檐系统非常相似。从外观上看,塔檐层层叠叠,两层山花芭蕉叶和盖碗就是朱宝宝塔。造型古朴典雅,雕刻粗细一致。它是唐代圆塔的典型,具有很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塔基为砖砌圆柱形,自下而上略分。塔基上有六层砖叠须弥座,座上有砖雕门,以柱隔之。
须弥山塔是一座圆形砖塔,中空,门开在南面。门槛、脸颊、门槛都是石头做的。
塔内有一个六边形的室,顶部有重叠的沉箱,中间有一个0.4米的洞,直通上室,上室仍用防重叠砖收缩到塔顶。室外由八根斜柱分隔成八面八室,门侧按木质配置雕有碎子格窗。
塔身上部覆有交错檐,檐上雕有椽、飞椽、钩、滴水。房檐上有十五层砖,收缩到塔刹底座下的露板,门侧雕有碎子格窗,比例与木结构相似。
塔侧有碑文,非常详细地描述了划船的生活和建塔的过程。
宝塔的屋檐是层层叠叠的,两层山花、芭蕉叶、盖碗上盖着朱宝塔,是中国唐代圆形古塔的典型。